本文转自: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文露漪 报道
在山东菏泽定陶区一个普通村庄里,79岁的农民张传党用60多年时光,靠拾荒攒下两万余册图书,为乡邻筑起一座免费家庭图书馆。然而,岁月侵蚀下的图书馆日渐凋敝。今年10月,在自媒体博主田旭(抖音名“九日儿”)与村民近1个月的整理与装修下,这座一度沉寂的“乡村CBD”焕发新生,迎来久违的小读者。
改造前的藏书小院
田旭回忆,早在两年前他就通过工作了解到“藏书爷爷”张传党的故事,“当时心里就一直惦记着想帮帮他,但那时自己能力还不够。”于是,在做全职自媒体有了一定能力后,田旭联系张传党提供帮助。
今年他再次探访了这位爷爷家中的这所乡村图书馆,眼前的景象让田旭感到心酸,与两年前相比,79岁的张传党老人身体状况明显变差,行动更为蹒跚。更让田旭难过的是图书馆的凋敝:由于老人精力有限,院子里杂草丛生,捡来的废旧物品堆积如山;两间打通的、约三十多平米的图书室内,仅有的三个老旧书架已然变形,阅读的桌椅还是传统的长条木凳;由于杂物和肆意生长的树木遮挡,室内光线昏暗;爷爷的卧室、厨房等其他四间屋子里的柜子、角落也都塞满了书籍。
“爷爷之前是靠捡拾破烂维生的,很多东西他舍不得立刻卖掉,想等价格好些,结果越堆越多。加上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院子就慢慢变成了这样。”田旭解释道。最让他感慨的是,这座图书馆曾是附近孩子们的“CBD”,不仅孩子,连大人都来借书。而如今,当年借书的孩子已成祖母,她们的后代手里却只剩下了平板和手机。一个曾经热闹的图书馆,变得荒芜、失去了人气。
“我当时就想,首先要‘筑巢引凤’。环境太差,即使有爱看书的孩子,来一次也可能被劝退。必须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明亮的阅读环境,孩子们才愿意来。”田旭说。然而,改造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最大的难点首先来自于爷爷多年来积攒的废旧物品,“我们不能随意丢弃老人辛苦捡来的东西,那是他的心血和生活来源。”田旭和陆续前来帮忙的当地村民一起,花了整整四天时间,将这些堆积如山的杂物进行分类、整理,再运到回收站卖掉。紧接着是清理危墙、杂树,平整土地。
田旭原计划将院子全部水泥硬化,却因连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无法施工,加之爷爷担心水泥地易滑倒也不愿田旭花费太多,最终改为用拆除旧建筑留下的砖块铺设小路。田旭和志愿者们还将分散在爷爷家各处的两万余册书籍进行了筛选和分类,适合儿童阅读的摆放在图书室,其他则存放在爷爷的房间。改造过程持续了近一个月,田旭每天早上八九点都从住处开车半小时赶到村里,通常都会忙到天黑。他坦言,因为翻修图书馆推掉的工作收入大概有20万元,但他认为很值得。
改造后的图书室
田旭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发布探访爷爷图书馆的视频后,一家知名家居企业主动联系捐赠了图书室、爷爷房间所需的全部家具和图书馆牌匾。同时,大量网友通过留言表达给爷爷捐款、捐书的意愿。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破败的图书馆焕然一新。9月30日,改造后的图书馆重新开放。当天,图书馆迎来了四五十人,其中有二三十名孩子,孩子们对崭新的环境感到惊喜。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爷爷自己身上,看到整洁的图书馆他激动地表示,以后他要专心维护,不再去捡废旧堆在院子里。
其实,这不是田旭第一次帮助他人改造环境,此前他曾为一位身有残疾、赡养患病母亲的乡村医生改造房子。但在他看来,这次图书馆的改造挑战也更大。谈及图书馆未来运营的最大难点,田旭认为在于如何让孩子们重新爱上纸质阅读。
“我相信筑巢引凤是第一步。有了好的环境,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孩子走进书本的世界。这间乡村图书馆所在的村子毗邻一所小学,覆盖周边多个村落,潜在的服务对象并不少。”田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