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孩子们终于能从课本里抬起头,喘口气。灵川县图书馆抓住了这个机会,从7月28日到8月2日,办了一场免费的少儿培训班,课程有硬笔书法、少儿美术和非遗拓印。消息一出,家长们带着孩子蜂拥而至,教室里挤满了小朋友,个个眼睛亮晶晶,迫不及待要学点新东西。
书法课上,老师先教孩子们怎么坐得端正,握笔要稳。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要写得有模有样。孩子们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练,小手攥着笔,认认真真地在格子里写字。有的孩子写得歪歪扭扭,但老师不急,耐心地手把手教。慢慢地,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字出现在纸上,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笑得合不拢嘴。这不只是写字,更像是在纸上种下了一颗颗喜欢中国文化的种子。
非遗拓印课更是让孩子们开了眼界。老师拿出刻着古老图案的石板,教大家怎么清理、上纸、抹墨。孩子们瞪大眼睛,学着用拓包蘸墨汁,轻轻拍在宣纸上。墨色慢慢渗开,古老的文字和图案就像变魔术一样出现在纸上。有一位叫阳晨希的小朋友,拓完一张作品后,兴奋地说:“我今天学了拓印,觉得这个暑假特别充实!”另一个小朋友韦柯屹拓了一条小蛇和一个福字,还交了个新朋友,开心得不得了。
美术课的教室里,孩子们挥舞着画笔,沙沙声响个不停。他们在画框里画星空,有的还在琴弦里藏了小动物。每一幅画都带着孩子的想象力,五颜六色的图案在纸上跳跃。黄红日小朋友学了两天画画,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笑得像朵花。于茜茜也说,她喜欢画画,特意报了这个班,暑假时间一点没浪费。
这些课程不只是教孩子们写字画画,更像是在给他们打开一扇窗。书法课上,他们感受到汉字的方正之美;拓印课上,他们摸到了非遗文化的温度;美术课上,他们的想象力像风筝一样飞得老高。县图书馆馆长毛向群说,他们办这些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爱上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觉得这里像个宝藏地。
培训班只有短短几天,但孩子们学到的东西可不少。硬笔书法课教了差不多5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至少5个基本笔画的写法。拓印课上,孩子们拓出了200多张作品,每张纸上都带着他们的心血。美术课上,孩子们画了100多幅画,每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创意。数据背后,是孩子们满满的收获和笑脸。
这样的活动,其实不只是让孩子们学点技能。它们还像一座桥,把孩子们和传统文化连了起来。书法课上,孩子们学会了怎么用心写字;拓印课上,他们知道了古人的智慧有多深;美术课上,他们用画笔表达了自己的小世界。这些经历,就像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慢慢长大,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家长们也乐开了花。不少家长说,平时孩子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现在能来图书馆学点东西,真的挺好。还有家长觉得,孩子通过这些课程,变得更耐心了,也更爱动脑子了。比如有个妈妈说,她儿子以前写字像“蚯蚓爬”,现在至少能写得横平竖直了。
灵川县图书馆这次办的培训班,成了当地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本事,还交到了新朋友。阳晨希和韦柯屹的故事,只是这场活动里的小小片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张拓片、每幅画、每个字背后,都是他们的努力和快乐。
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眼里的光还没散。他们学会的,不仅是写字、画画、拓印,更是种对文化的喜欢和尊重。这次培训班,就像在孩子们的暑假里点了一盏小灯,照亮了他们的兴趣,也照亮了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说,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多来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