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学最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什么?”在一场线上投票后,韩山师范学院全校通识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在“韩师慕课学习通”平台拉开帷幕。此次课堂全流程由AI支持,通过数据实时呈现、平台AI分析等,掌握学生认知情况,线上实现讲授者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
韩师全校通识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受访者供图
课堂由AI全流程支持
这场AI课以“多教育理论融合视角下的AI应用”为主题,由韩山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海春教授通过线上讲授。课程开始,他就发起实时投票,通过同步呈现的投票数据迅速掌握学生认知情况。
韩师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受访者供图
随后的环节里,200名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围绕“AI是导师还是工具”展开分组辩论。在“AI如何重塑教师角色”的主题讨论中,学生们进一步聚焦“技术替代不了的育人本质”,与校长深入交流教师在情感关怀、价值引领上的不可替代性问题。经过多个独立和互动学习活动,从平台AI分析数据可以看到学生对AI的认知不断提升。
课程最后,还发布了“AI助力教育强国”微方案作业,鼓励学生围绕“用AI讲好中国故事”“AI助力乡村教育振兴”“AI+非遗文创设计”等主题设计实践方案。
在韩师,AI技术已逐步覆盖教、学、管、研全流程。杨可 摄
“我们要让学生不仅懂AI技术,更会用AI服务教育本质与地方需求。”刘海春表示。近期,由刘海春主编的通识教育教材《AI赋能教育教学实践教程》已出版。
将AI深入融入教育实践与地方服务
近年来,韩师系统性深耕布局“人工智能+”,正式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学院。三大平台的成立,意在打破学院壁垒,推动教学科研资源的流动与整合,打通“内循环”,让AI真正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服务人才培养各环节。
韩师已建设70门智慧课程。杨可 摄
目前,学校的AI应用已实现“教育”与“地方”双服务:在教育领域,AI技术已逐步覆盖教、学、管、研全流程,依托智能教学系统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已建设70门智慧课程,形成广东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等案例。
韩师经常举办AI主题讲座。受访者供图
在地方服务领域,与潮州市烟草公司合作的“知识图谱与神经网络技术在采购业务中的应用”项目,成为潮州市首个私有化部署的大语言模型项目,AI 陶瓷缺陷检测系统已开始为潮州陶瓷企业提供技术支持,AI文创工坊的非遗衍生品通过电商走进大众生活,“百城百景——基于地理位置交互式智能景点介绍”项目成功申请发明专利与日本专利,实现技术成果跨地域转化,助力地方文旅宣传。
韩师经常举办AI主题讲座。受访者供图
未来,学校将把目光投向基层,计划组织学生带着AI教学工具包走进乡村学校,用技术弥补教育资源差距。
通识教育教材《AI赋能教育教学实践教程》已出版。 受访者供图
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卢裕钊 蔡焕杰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