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极为罕见的黑洞,其质量相当于360亿颗太阳,可能是人类迄今为止探测到质量最大的黑洞。它位于"宇宙马蹄铁"星系的中心,这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星系。其巨大质量会将更遥远背景星系发出的光线弯曲成近乎完美的弧状,形成了天文学中著名的"爱因斯坦环"。这种罕见现象使该星系成为天然的"放大镜",因此特别具有研究价值。
起初,科学家们在研究该星系的暗物质时,发现其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迹象。为了精确测量这颗黑洞的质量,他们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观测了星系中心附近恒星的运动轨迹。结果发现,这些恒星的运行速度接近每秒400公里,这表明了存在一个强大的引力源。
另外,研究团队还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进行了引力透镜效应建模。星系弯曲背景源光线的方式,揭示了星系内部质量分布的关键细节。通过将恒星动力学观测与引力透镜效应分析相结合,研究人员成功区分出星系核心区域的质量。一部分来自恒星,一部分来自暗物质,还有一部分则来自中心黑洞,并测算出这颗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60亿倍。
研究团队通过在多种场景下测试模型,并采用贝叶斯比较法验证,确保了不同观测方法得出的结果高度一致。该黑洞的发现,为人类揭示了星系与其中心黑洞之间关系的全新线索。原来的理论认为,星系与其中心黑洞会协同演化,黑洞通过吸积物质释放能量和喷流等过程,可能会影响星系内恒星的形成。
然而,宇宙马蹄铁的观测结果却远远超出了预期。黑洞的巨大质量,与宿主星系中恒星的典型运动速度完全不匹配。这意味着,在质量极高的情况下,星系与其中心黑洞或许并非同步增长。相反,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路径,可能与小质量星系中黑洞的成长路径截然不同。
对此,有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在宇宙演化的漫长历史中,星系之间的碰撞与合并极为常见。当两个星系合并时,它们中心的黑洞也会随之融合,形成质量更大的黑洞。反复的星系合并,再加上黑洞长期吸积气体,或许正是部分黑洞能达到数百亿倍太阳质量的关键原因。
此外,理论模型表明,当黑洞质量达到500亿至1000亿倍太阳质量时,其吸积物质的效率会大幅下降。而宇宙马蹄铁黑洞的规模非常接近这个理论上限,使其成为验证该理论的天然实验场。
如今,通过结合恒星运动观测与引力透镜效应分析,天文学家已能测量数十亿光年外黑洞的质量,并绘制出它们在宇宙历史中的成长轨迹。而在未来,随着观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天文学家将有能力进一步探索黑洞质量的终极上限。或许,宇宙中还隐藏着规模更惊人的黑洞。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