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为何一场大雨能下百万年?如今的雨为何没有那么多了?

Commenti · 63 Visualizzazioni

下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可是一旦下雨时间过长,那就成了洪涝灾害。 今年10月份的雨,山东直接成了水上江南,蒙蒙细雨一飘,半个月了也不见太阳公公的身影。 这点雨的时间,跟史前的大雨时间相比,根本算不了

  下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可是一旦下雨时间过长,那就成了洪涝灾害。

  今年10月份的雨,山东直接成了水上江南,蒙蒙细雨一飘,半个月了也不见太阳公公的身影。

  这点雨的时间,跟史前的大雨时间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史前,地球的大陆并不像现在这样划分为七大洲,而是整体连接在一起,称作盘古大陆。

  如今的七大洲,是盘古大陆的地壳运动,板块漂移逐渐形成的。

  2.3亿年前,一场大雨持续了约200万年。

  主要是当时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形成温室气候,导致海水大量蒸发,才形成了规模如此大的降雨。

  那个时期,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极为频繁,地球内部被禁锢30多亿年的二氧化碳借着火山喷发,大量重归大气层。

  要知道,地球上的碳元素,基本上都被锁在地壳中,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而碳酸盐受热,很容易分解,释放二氧化碳。

  随着火山大量喷发,二氧化碳迅速增加,形成了温室气候状态,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大幅升高。

  在高温作用下,大量海水蒸发形成云层,进而导致连续不断的降雨。

  当时,位于如今加拿大西部的兰格利亚火山群持续喷发了长达500多万年。

  大量的熔岩,火山灰以及二氧化碳被抛入大气。

  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大量积聚,引发了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大幅升高,有研究认为可能升高了6-8摄氏度。

  在晚三叠纪的卡尼期,一块名为辛梅利亚的小型史前大陆,从盘古大陆南方脱离并向北移动,使得古太平洋水汽能够直达盘古大陆内部,让原本的干旱型超级季风气候转变成湿润型季风气候,降雨量因而骤增。

  全球气温升高致使大量地表液态水蒸发进入大气层,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增加。

  同时,火山灰还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促进了云的形成和降水。

  而雨水落到地面后,又会因高温再次快速蒸发,如此循环往复,使得降雨持续不断,最终形成了持续近200万年的大雨持续。

  首先是地貌改变:

  雨水通过侵蚀和冲刷,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了新的河流和湖泊。

  很多高山会在泥石流作用下成为平坦的小丘陵。

  世界上的很多河流,湖泊,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对大气成分变化影响: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可以溶于水,而且溶解比例达到了1:1甚至1:2,这个是体积比。

  大量降雨会,会带走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减少,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下降,导致地球表面温度降低。

  这也就间接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对生物界影响:

  2.3亿年前,地球上的物种已经很丰富了,哺乳动物已经开始登场,恐龙也处于霸主上升期。

  大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生物无法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整个生态圈重新洗牌,为恐龙统治地球创造了条件。

  如今的地球,地质活跃降低,火山喷发也不那么频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全球气温,也年年持平,变化不大,因此持续很长时间的降雨现象,不会发生。

Commenti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