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课堂火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生物课变科学派对?

Kommentarer · 5 Visninger

9月23日下午,海陵区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老师们不光讲课,还带着学生动手做酸奶,把课堂变成了“科学实验室”。全区生物老师都来了,大家一起聊怎么把“先学后教”和跨学科融合玩出新

  9月23日下午,海陵区初中生物名师工作室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老师们不光讲课,还带着学生动手做酸奶,把课堂变成了“科学实验室”。全区生物老师都来了,大家一起聊怎么把“先学后教”和跨学科融合玩出新花样。

  

  陈加佳老师一上来就抛出问题:为啥有些酸奶喝了拉肚子?为啥酸奶会变成“固体”?这些问题一下子抓住学生好奇心。她没急着讲理论,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家里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简单装置做酸奶。学生们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还互相展示成果,课堂气氛热闹得像个小集市。

  

  韩琪老师的课也不简单。她设计了“神秘委托函”和“配料解密馆”,让学生感觉像在玩闯关游戏。学生们不仅要做酸奶,还要测酸奶的酸碱度、尝口感,甚至记录数据。化学、数学的知识不知不觉就用上了,学生们学得起劲,脑子转得飞快。

  这场活动不只是让学生玩一玩,而是真有科学道理在里面。比如,酸奶发酵靠的是乳酸菌,这跟生物课里的微生物知识直接挂钩。学生通过动手,明白了细菌怎么把牛奶变成酸奶,还学会了用数据分析问题。活动现场,学生们一边做实验,一边记笔记,个个像小科学家。

  老师们也没闲着。活动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了两项市级课题。核心是怎么让生物课更有趣、更实用。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比如怎么设计实验让学生主动学,而不是老师一勺子一勺子喂知识。曹丽琴老师还讲了集体备课的好处,说大家一起出主意,能让课堂效果翻倍。

  这次活动有个亮点,叫“先学后教”。啥意思?就是先让学生自己琢磨,再由老师点拨。这样学生不光记住知识,还学会了怎么思考。比如做酸奶时,学生得先猜猜用什么材料最好,然后试错、调整,最后才明白科学原理。这种方法让课堂不再是“听讲+背书”,而是动脑又动手。

  跨学科融合也是个大看点。做酸奶不只是生物课的事儿,还得用上化学的酸碱知识、数学的数据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上就像“全能选手”,把不同学科串起来用。这不光让学习更生动,也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孤立的,生活中处处能用上。

  

  说到这儿,生物课的未来会怎样?是继续玩出新花样,还是把更多学科融合进来?这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想想。毕竟,好的教育不光是教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你觉得呢?这样的课堂,你想不想也来试试?

Kommentare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