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联合推出的“国民好车”计划,近日在汽车行业引发广泛讨论。这一合作被外界视为京东正式切入汽车制造领域的信号,但公司明确表示,其角色并非整车制造商,而是聚焦于用户消费洞察与新车独家销售服务。根据合作协议,广汽集团将负责整车生产,依托纯电平台与智能工厂保障制造能力;宁德时代主导电池技术研发与换电网络建设;京东则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承担新车销售任务。
这款定位“安全、续航、价格”三大痛点的车型,计划于10月底启动试驾,11月9日在京东“双11”期间正式发布。用户可通过京东APP预约试驾,体验从购车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此次合作是京东汽车战略的延续——早在2015年,刘强东便以个人身份投资蔚来汽车;2018年,京东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3年,汽车事业部独立运营,形成覆盖销售、养车、配件供应链的全链条生态。2025年,京东提交“Joyrobotaxi”商标申请,进一步深化在汽车领域的布局。
刘强东与雷军的商业轨迹常被拿来比较。两人均从中关村起步,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但路径选择截然不同:雷军从手机跨界造车,以“高调”姿态直接参与整车制造;刘强东则从电商延伸至汽车供应链,以“赋能者”角色切入。这种差异源于各自的基因优势——雷军依托小米的“粉丝经济”与品牌营销能力,刘强东则发挥京东的物流网络与数智化供应链优势。例如,京东为广汽、宁德时代提供的用户洞察服务,可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而其强大的仓储体系能确保配件快速送达全国维修厂。
两人的友谊可追溯至中关村时期。刘强东曾公开称赞雷军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聪明、最勤奋的企业家”,尤其佩服小米的商业模式与营销能力;雷军则认为刘强东“执行力极强”,对京东自建物流的战略眼光表示钦佩。2014年京东上市前夕,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京东,被外界解读为对刘强东个人与商业模式的力挺。此后,小米成为京东平台销量最高的品牌之一,双方在资本、销售、营销层面深度绑定。例如,小米新品首发常选择京东,而京东的物流体系为小米产品快速送达市场提供了保障。
尽管惺惺相惜,但竞争不可避免。小米有品(现已并入小米商城)作为精品电商平台,与京东的品类扩张存在直接竞争;小米生态链覆盖家电、家居等领域,与京东京造、佳佰等自有品牌高度重合。智能家居赛道上,双方争夺入口与控制权,形成“亦友亦敌”的关系。例如,小米通过生态链企业布局全屋智能,京东则以“京鱼座”品牌构建IoT生态,双方在用户数据与场景控制上展开角力。
在流量领域,两人同样势均力敌。雷军微博粉丝约2700万,抖音粉丝4472万,全网粉丝超8000万;刘强东虽多年未更新微博,但近期因亲自炒菜、路边摊饮酒等事件频登热搜,关注度不减。刘强东的商业逻辑是从零售到物流再到科技,通过赋能汽车行业连接人、车、货、场;雷军则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汽车,构建“人-车-家”全生态闭环。例如,京东汽车业务已发展多年,涵盖线上商城、养车服务与B2B配件供应链,通过“线上购买+线下安装”模式与天猫养车竞争;而小米汽车则依赖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积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京东的汽车战略更聚焦“供应链+服务”。此前,京东与中国重汽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零部件供应链服务,联合开发智能重卡应用于物流网络,并助力数字化转型。此次与广汽、宁德时代的合作,京东通过整合用户洞察、销售渠道与售后资源,结合广汽的制造能力与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试图在安全性、补能效率与价格上实现突破,打造“买车像买手机一样方便”的消费模式。
在零售领域,京东与阿里的竞争同样激烈。近期,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在河北涿州开业,两日接待顾客超10万人,随后在宿迁、固安等地连开五家门店,每家面积超5000平方米,商品覆盖生鲜、日用百货等全品类,价格普遍低于市场。这一布局直接对标阿里的盒马超盒算NB(原盒马NB)。盒马承载马云的新零售理念,2016年成立后被视为阿里“五新战略”的标杆,目前拥有超300家门店,目标2025年达1000家,为此已启动加盟模式以加速扩张。
京东折扣超市的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通过产地直采与自有品牌布局,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常规售价,形成“天天低价”的差异化竞争。然而,作为新入局者,其自有品牌占比尚不及奥乐齐(90%)与盒马超盒算NB(60%),毛利率受代理品牌影响较低。刘强东的应对策略是依托京东的物流网络与技术积累,系统性构建全场景生态服务体系,从电商向零售、服务、科技与出行领域扩张,展现“后发制人”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