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日料:预制菜撑起的“平价假象”
人均1700元吃一顿烤鸡肉串,这件事说出来很多人都觉得离谱,前段时间有个美食博主去打卡一家日式烧鸟店,店里号称有“日本烧鸟仙人”坐镇,结果吃下来,鸡肉大多是半生不熟的,连灶台都积着厚厚的油污。
网友们调侃得有意思,“这个价格,足够在华莱士办一场婚礼了”,玩笑归玩笑,日料行业的盈利能力确实让人咋舌,从人均100元到上万元,不管消费层次如何,都有对应的“收割套路”。
先说说大家觉得“实惠”的低端日料店,人均几十到一百元,看着划算,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2024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报告》显示,近八成人均百元以内的日料店,凉菜和半成品热菜都依赖预制菜。
你点的芥末章鱼、麻辣蛤蜊,网上几十元就能买一大袋,店家挖一勺摆进精致的小碟子里,成本就回来了。
热菜更不用说,烤串是工厂提前腌好的调味肉,拉面汤底是用浓缩料包兑水冲的,连章鱼小丸子都是成袋批发的半成品,后厨加热几分钟就能端上桌,批发价才几毛钱一个。
有业内人士透露,低端日料店的厨房刀具,主要用途就是开食品包装袋,根本用不上复杂的料理手法。
这种低成本高定价的模式,让不少店家赚得盆满钵满,消费者却以为吃到了“正宗日料”。
中高端日料:食材造假与“故事包装”的暴利游戏
中高端日料店的套路更复杂,主打“新鲜”“进口”“匠人精神”,价格也水涨船高,人均几千元是常事,但背后的真相可能让你失望。
2023年杭州有一家人均2000元的日料店被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检查,发现店家宣称“从日本空运到店”的食材,全是从本地农贸市场进的货。
更离谱的是,标价58元的星麦苗,成本才6.8元,利润翻了近9倍, 这种食材“偷梁换柱”的操作,在日料行业不是个案。
日本有家叫“高山水产青果”的公司,连续五年把中国产的鳗鱼当成日本鳗鱼卖,换个包装换个名字,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他们还把国产蛤蜊运到日本沙滩上,放几天再运回来,摇身一变成了“日本原产蛤蜊”,裙带菜也是“国产内核,日本包装”。
高端食材造假更严重,北极贝、甜虾、和牛这些常出现在高端日料店的食材,十有八九有问题。
号称“日本进口北极贝”,其实日本本土北极贝产量很少,根本不够出口,国内市场上的北极贝多来自加拿大,进价2元一克,店家6片就能卖78元,利润率超过600%。
我国2022年进口北极甜虾约7万多吨,从日本进口的只有335吨,占比还不到0.4%,这些甜虾大多从加拿大、俄罗斯进口,批发价3元一只,到了日料店就能卖到28元一只。
和牛的水分更大,2019年我国说符合要求的日本和牛可以进口,但相关标准至今没制定,现在市面上宣称“日本和牛”的,不是走私就是虚假宣传,2024年上海就查处过一起走私日本和牛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00万元。
有人说日料贵是因为厨师水平高,有“匠人精神”,这其实也是误区,国内多数日料厨师来自安徽阜阳的牛庄,早年有个村民去日本学了点料理技术,回上海当厨师赚了大钱,村里人跟着效仿,现在“安徽牛庄厨师”成了日料行业的主力军。
这些厨师经过简单培训,穿上和服,站在开放式厨房里,就成了“日本名家主厨”。
有媒体报道过,某知名日料连锁品牌,80%的厨师都是安徽牛庄人,消费者以为吃的是“日式正宗料理”,其实是“安徽风味日料”。
天价日料:贩卖“优越感”的社交货币
开头提到的“日本烧鸟仙人”,主理的店人均1700元,烤炉都包浆了,还说“夹生鸡肝”“烤焦西兰花”是故意的,为的是“模拟高级食材的口感”。
这种说辞,其实是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怕被说“没品味”,不敢质疑。
日本文学专业的网友调侃,“毕业后想当日料师傅,做日料和编故事是一回事,专业对口”。
确实,高端日料卖的不是食材,是“故事”和“优越感”。2024年《中国高端餐饮消费报告》显示,近七成选择天价日料的消费者,不是因为味道好,而是为了“社交需求”。
这些消费者大多是中产和精英,他们吃日料不是为了填饱肚子,是为了在社交场合有话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品味”和“阶层”。
他们分不清金枪鱼的等级,也尝不出和牛的好坏,但能看懂价格后面的零,价格越高,越能彰显身份。
商家精准抓住了这种心理,把日料店打造成“高端社交场所”,装修走极简风,服务员穿和服,菜单上满是“限量”“独家”“空运”等字眼,再配上厨师的“匠人故事”,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高价。
其实网上早就曝光过日料行业的各种骗局,但还是有人愿意为天价日料买单。
不是他们傻,是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消费来获得认同感。日料在他们眼里,已经不是食物,是身份的象征,是阶级的“分水岭”,是社交的“硬通货”。
但我们也要明白,真正的美食,不该靠包装和故事,靠的是食材的新鲜和料理的用心。
理性消费不是抠门,是不被商家的套路绑架,是为真正的价值买单。未来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那些靠造假和讲故事的日料店,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而真正用心做日料的店家,不管是用国产食材还是进口食材,不管厨师是哪里人,只要品质过硬、价格合理,总会被消费者认可。
毕竟,好吃、实惠、真诚,才是餐饮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