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械降临田园:英国工业革命的启示

Comentarios · 17 Puntos de vista

技术引领的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中包含着六个显著的变化,分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崛起;炼铁技术的发展;水力与蒸汽动力的应用;纺织业等大型化学工业的建立;煤炭开采业的发展与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 马铭泽

  英国经济史学家莉莲·诺尔斯的《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一书展示了一幅画作。画面的右下角,两位传统装扮的英国绅士在田园草地上眺望着远处。顺着其中一位绅士的手势,两人驻足观看的,是一个大型的复杂机械。工业革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了英国的田园。

  画上的机械就是诞生于1712年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纽科门蒸汽机。实际上,工业革命是一场由机器驱动的经济变革。其中,英国本土的机器发明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因素。为什么这场震动世界的工业化浪潮起始于一个当时仅有900万人的岛上之国?工业革命究竟是如何影响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诺尔斯以机器的发明为切入点,为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特殊的“革命”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提供了一种不完全等同于教科书的解释。

  诺尔斯认为,工业革命从不是片面或静止的,而是多重因素层层重叠累加形成的结果。这其中,首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带来的社会转变。技术引领的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中包含着六个显著的变化,分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崛起;炼铁技术的发展;水力与蒸汽动力的应用;纺织业等大型化学工业的建立;煤炭开采业的发展与运输工具的快速发展。这六个变化不仅是英国社会产生剧变的底层框架,也是我们观察英国工业革命一条客观的线索。

  在这条线索之下,英国的工业革命被诺尔斯区分为两个具体的阶段,分别是碎石路和运河时期(1770-1840)以及铁路时期(1840-1914)。而在这两个独特的时间段,以机器为核心的大工业为英国整个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原有纺织业等行业的机械化转型;反映在城镇的扩张和工人群体的形成;反映在商业贸易的市场化进程;也反映在法律、教育与整个社会的转型。从本土化的发展期到全球化的扩展期,工业革命不仅帮助英国崛起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更帮助其积累了财富,减轻了战争带来的压力,使其在与拿破仑政府长时间的对抗中取得胜利。而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一部分英国产业工人又带着自己的先进经验走向欧洲,帮助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建立了全新的工业体系。可以说,于内于外,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都实属斐然。

  蒸汽滚滚的辉煌背后,工业革命剧烈的社会变动带来全新的时代问题。环境保护、工业规范、公共卫生、妇女权利,儿童教育也因工业革命而变成全社会的议题。本书在相对有限的篇幅中汇集了大量的史料,通过翔实的案例,在展现宏观危机的同时,也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去阐释工业革命背后的种种问题是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人们作出了哪些努力。

  在本书中,诺尔斯主要关注到两个工业革命带来的宏观转变。其一便是工业革命对英国商业社会形态的塑造。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不论是宏观的商业法律的确立与规范,还是微观层面各种商业协会、工人团体和社会福利组织的涌现,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社会群体的冲突与媾和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经济政策——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走向尾声,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逐渐走向时代的舞台。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并不仅仅为英国独享。这又引申出了作者强调的第二个转变——英国工业革命的全球化影响。从公路到铁路,从英国本土到殖民地。作者敏锐观察到英国人在工业革命时代对交通运输的创新,深刻地改造了欧洲的交通模式。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照,作者认为运输业发展带来的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也推动了英国贸易政策的放宽,从而开始逐步重塑全球的贸易体系。此外,英国宏观贸易体系的变动也影响着殖民帝国的转型,工业革命使得殖民地从帝国难以维系的累赘摇身一变,成为富含各种工业资源的宝库。对于殖民地的开发也因为各种新型机械的涌现而变得更加深入,而这种对殖民地内陆资源的开发所获取的超额利润又反过来推进了殖民地的发展,殖民帝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正如作者所言:“世界经济回归到了帝国经济。”英国通过帝国建构,使得输出原材料的“托管帝国”与统合全球殖民地贸易的“统治帝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

  从田间商人的发明再到19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工业革命将科技进步与社会巨变紧密相连。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将一个涵盖历史各个层面的工业革命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不论是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还是蒸汽动力驱动下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抑或运输业扩张带来的全球贸易与国际关系的重塑。在作者的观察中,英国工业革命不再单单是一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符号,而是一个又一个全方位改变世界的重要议题的起点:人口流动自由及其引发的农业机器革命、由机械化技术的引入催生的新兴工业阶层与劳工运动、机械化运输彻底对商业格局社会生活的颠覆、国家间相对地位的转换、以及新型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无数相关变革的根源都与本书探讨的核心命题——工业革命——息息相关。

  在这部经济史的经典著作成书近一百年后,我们身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之中,现代科技也在为今天的人类社会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读罢此书,我们依然能透过历史寻找到一些转型期的共性——技术的巨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还是要依赖人类的聪明才智去解答。

  (作者系澳门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