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Toshiba)近日宣布,在存储技术上获得了领先业界的重大突破,就是该公司已率先成功验证用于开发大容量机械硬盘(HDD)的12碟堆栈技术。东芝计划将这项革命性的堆栈成果与现有的MAMR(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结合,目标是在2027年推出下一代用于数据中心的40TB级别3.5英寸HDD。
东芝指出,这项创新的12碟堆栈技术,是采用该公司在开发轻薄紧凑型产品过程中累积的先进设计与经验。此技术在近线硬盘中常见的标准10碟堆栈基础上,额外增加了2片磁盘,显著提升了容量潜力。
而完成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两项核心创新,包括专门为堆栈结构开发了新型部件,以及将现有的铝基板介质替换为玻璃基板。而采用玻璃基板不仅提升了硬盘的耐久性,同时也支持了更纤薄的设计。东芝强调,这些创新显著增强了机械稳定性和平面精度,进一步实现了更高的存储密度与可靠性。
东芝表示,随着全球数据生成与存储需求的持续激增,业界对高容量、低成本存储方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东芝认为,数据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云计算服务的持续扩张、流媒体视频的普及,以及生成式AI与数据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因此,这次采用12碟堆栈技术的新款HDD,正是为满足此类需求而生。它具备所需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能够支持AI驱动的数据中心存储指数级增长,并凭借成熟的记录技术实现EB级别容量。
除了结合MAMR技术外,东芝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将这项12碟堆栈技术应用于下一代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东芝预计最终的目标是提供更大容量的HDD解决方案,在满足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客户的总拥有成本(TCO)。
尽管大容量HDD技术持续推进,但目前市场上的存储价格波动仍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与讨论。有评论指出,现阶段HDD价格状态“太抽象了”,虽然容量一直在上涨,但价格也随之上涨。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确有存储需求的消费者而言,这段时期是个“艰难时期”。因此,高容量新技术的推出如何影响最终售价,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首图来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