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电影《笔锋破晓》将景宁籍书法家叶根友的真实人生搬上银幕,其意义远超一部个人传记。影片展现的“逆袭”叙事,不仅是一位农家子弟凭借坚韧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更深层地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智慧与转型路径。叶根友以水为墨、以地为纸的坚守,及其将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主流话语的成功嫁接,生动诠释了传统如何在与时代的对话中焕发新生。这部作品恰似一扇窗口,让我们窥见个体奋斗、地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交织的复杂图景,引人深思在快速变迁的今天,何为真正有价值的坚守与成功。
逆袭叙事中的文化密码:书法家叶根友电影《笔锋破晓》与当代中国精神图景
特约撰稿人 高山 万民
当励志电影《笔锋破晓》在景宁开机,叶根友从一个农家子弟到知名书法家的故事被搬上银幕,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片的诞生,更是一次关于当代中国精神密码的集中展演。在叶根友“逆袭人生”的表层叙事之下,潜藏着文化传承、阶层流动、艺术与商业的复杂纠葛,以及我们这个时代对“成功”与“价值”的独特理解。这部尚未面世的电影,已然成为我们观察当代中国精神图景的一扇窗口。
叶根友的故事,遵循着经典的“逆袭”叙事模式——贫寒出身,怀揣微薄资金闯荡世界,历经各种底层工作的磨砺,却始终坚守对书法的热爱,最终通过吉尼斯纪录的挑战实现人生转折。
这种叙事在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感召力,它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成功学融为一体。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代表,其习得过程所需的“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恰恰暗合了现代社会推崇的“一万小时定律”。
叶根友在温州打工期间,“以地为纸,以水为墨”的练习场景,既符合古代书家“池水尽墨”的经典意象,又契合当代社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推崇。这种双重契合使叶根友的故事能够同时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个人奋斗的认同。
叶根友的书法创作轨迹,所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策略与转型路径。他挑战吉尼斯纪录的“双钩书法”,创作城市定制型字体,开发多款计算机字体,这些艺术的实践,既保持了书法的传统内核,又积极探索与现代社会、商业需求的接轨。
特别是他个人,“叶根友刀锋黑草”书写的“梦”字,已成为今天中国梦宣传画指定字体,更是传统文化符号与国家主流话语的成功嫁接。这种创造性转化不仅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当代生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电影选择在景宁实地拍摄,深度融入畲族文化元素,这一创作决策意味深长。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一切的今天,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反而愈发凸显。叶根友的成长背景与畲族文化的结合,暗示着民族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可以成为个体应对同质化冲击的精神资源。影片通过展现景宁独特的人文风貌与地域风情,实际上是在建构一种基于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既是一种抵抗,也是一种补充。
叶根友的人生轨迹,还揭示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复杂机制。他从农村雁溪乡梅坞村到景宁县城再到温州的空间迁移,对应着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时代跨越。在这个过程中,书法成为他实现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
一个凭借书法技艺,他不仅获得了吉尼斯纪录的象征资本,还通过字体设计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这一过程生动诠释了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说的不同资本形式的相互转换,展现了在当代中国,文化技艺如何可能成为社会流动的助推器。
电影《笔锋破晓》本身作为景宁地域文化产品,其制作传播也反映了当代文化生产的某些特征。影片从开机到预计上映长达两年多的周期,官方社交账号提前释放采风花絮、人物原型访谈等内容的营销策略,都体现了文化产品在当代媒体环境中的生产逻辑。这种将创作过程本身作为内容产品的做法,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聚焦“坚守梦想、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一主题选择呼应了当代社会对精神价值的渴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层面的提升,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自我实现。叶根友的励志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展现了个体在物质困顿中依然还坚持精神追求的动人力量。
《笔锋破晓》作为一部尚未完成拍摄任务的电影,已经通过其题材选择、创作理念和传播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鲜活样本。
在叶根友的逆袭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存智慧,是个体与时代精神的复杂互动,是文化价值与商业逻辑的相互渗透。当这部电影于2027年登陆全国院线的时候,无论其艺术成就如何,它都已经作为文化现象,提前参与了当代中国精神图景的建构。
在期待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们更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逆袭叙事成为文化消费热点的今天,我们是否可能发掘更多元的价值故事?在传统文化符号被不断征用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避免将其简化为成功学的注脚?在地域文化成为电影视觉奇观的趋势中,我们如何保持对其内在精神的尊重与理解?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我们时代的文化作品能否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承担起更为深远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