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美食教育与产业发展新路径

التعليقات · 6 الآراء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各界人士探讨餐饮产业发展新路径10月14日,“刺桐食谈”第六期美食沙龙在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举行。本次沙龙以“产教融合·食育未来”为核心主题,由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指导,泉州市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泉州举办“产教融合·食育未来”沙龙

  共探美食教育与产业发展新路径

  各界人士探讨餐饮产业发展新路径

   10月14日,“刺桐食谈”第六期美食沙龙在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举行。本次沙龙以“产教融合·食育未来”为核心主题,由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指导,泉州市商务局主办,汇聚政府部门、院校专家、餐饮业界代表共话美食教育创新,为泉州夯实餐饮产业人才与文化根基。 □融媒体记者 王宇静 邱用法 通讯员 李佳 文/图

  直面产业痛点

   400亿元市场呼唤“文化+技能”人才

  泉州餐饮业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但当前美食教育普遍存在“重厨艺、轻文化”的倾向。

  面对如何破局,提升人才与产业的双向赋能,与会各界人士建议,泉州美食教育急需突破“技艺堆砌”的局限,培养能解读饮食文化内涵、讲好泉州美食故事的复合型人才。

  当天,泉州市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执行副主任、文史人才组组长何奕斌分享了“美食教育对泉州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的战略意义。他认为,泉州市餐饮烹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只是一个人才培训平台,更应成为一个泉州饮食文化的研究中心。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包括华光职业学院在内的多所教育机构不断提升对餐饮界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华光职业学院为例,该校餐饮烹饪产业学院自今年3月揭牌以来,实践推动“行校协同”模式吸引全国100余名学子就读,为产业输送“懂技术、有文化”的新生力量。该校创始人吴其萃介绍,将肩负地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立志打造“闽菜黄埔军校”,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为本土餐饮业输送兼具技艺与匠心的专业人才,助力“舌尖上的泉州”走向世界。

  凝聚三方合力 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当天,政府、院校、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构建长效产教融合机制”展开深度对话,达成多项共识。

  泉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强提出,需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将饮食文化课程纳入厨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汪京强建议,建立“泉州饮食文化研究中心”,整合院校学术资源与企业实践经验,系统梳理泉州菜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特质。

  餐饮界人士提出的需求更具针对性。绿岛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程子贵直言,企业不仅需要“会做菜”的厨师,更需要能结合节庆、地域文化设计特色菜品的创意人才。泉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刘树文倡议,由行业协会牵头,搭建“企业订单+院校培养”的合作平台,实现人才“无缝就业”。“产教融合的意义远不只是‘让学生去实习’那么简单,而是一种系统性、生态化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共生共长、优势互补的生态系统,其目标是培养符合产业当前及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程振芳的分享引发共鸣。“美食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而做’。”程振芳说,需通过“师带徒”“技艺展演”等方式,让年轻从业者理解泉州菜背后的文化基因。

  活动中,各方共同倡议成立“泉州市餐饮烹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该共同体不仅将成为人才培训平台,更将成为泉州饮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核心载体——计划围绕“乡村饮食风俗调研”“海丝饮食文化交流”等课题,推动泉州美食教育从“技能传授”向“文化传承”升级。

  泉州追寻的不只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是通过共同的食物记忆,确认泉州人的文化归属。本次沙龙的举办,标志着泉州美食教育迈入“产教深度融合、文化赋能产业”的新阶段,为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ال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