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远镜拍到12光年外行星,温度低得意外,藏着啥秘密?

Kommentarer · 77 Visninger

这颗行星在印第安座,一个南半球的星座,北边的小伙伴抬头是看不到的。它的家是个叫印第ε的恒星系统,离咱们太阳系不算远,排第11近。这个系统挺热闹,有三颗恒星:一颗主星叫εA,像个小号太阳;另外两颗小的

  这颗行星在印第安座,一个南半球的星座,北边的小伙伴抬头是看不到的。它的家是个叫印第ε的恒星系统,离咱们太阳系不算远,排第11近。这个系统挺热闹,有三颗恒星:一颗主星叫εA,像个小号太阳;另外两颗小的,叫εBa和εBb,是棕矮星,个头比木星大40多倍。这俩小家伙靠得近,像双人舞一样绕着主星转,距离1500个天文单位,转一圈得6万多年!

  

  韦伯拍的这颗行星围着主星εA转,是个气态巨星,质量是木星的3.3倍,绕一圈要45年。别看它离得远,能直接拍到它的“真身”可不容易。天文学家平时找行星,哪是拿望远镜盯着看影子那么简单?要是真这么干,啥也找不到!他们主要靠三种招:径向速度法、凌日观测法,还有这次用的直接成像法。

  

  直接成像法听起来直截了当,就是直接拍行星的样子,但其实最难。恒星在夜空里就是个小光点,行星更暗,找它就像大海捞针。目前发现的5741颗系外行星里,只有80多颗是用直接成像法找到的。其他大多靠径向速度法和凌日观测法,这俩方法不直接看行星,而是观察恒星的变化。

  

  径向速度法咋回事?行星围着恒星转,引力会让恒星晃悠。恒星晃悠时,光谱会有蓝移红移的规律。天文学家看到这个规律,就知道附近可能有行星。凌日观测法呢,是看恒星亮度变化。行星从恒星前面过,挡住点光,亮度就会掉,形成个U型曲线。这两种方法都像“间接证据”,不像直接成像这么“眼见为实”。

  

  这次韦伯的突破可不小。这颗行星最早是用径向速度法发现的,因为离得近,天文学家就想试试能不能直接拍到。结果,韦伯不仅拍到了,还发现这颗行星的温度低得意外!为啥这算大事?因为直接成像靠红外相机,拍的是行星的热辐射。行星越热,越亮;越冷,越暗,拍到就越难。

  

  以前用直接成像法拍到的行星,温度都高,说明它们还年轻,没凉透,年龄不超过5亿年。这次韦伯拍的这颗,温度低,测出来年纪大概37亿年,跟太阳系的行星差不多老。这可是头一回直接拍到这么“老”的系外行星!这让科学家兴奋得不行,相当于找到个跟地球同龄的“远房亲戚”,可以拿来对比研究。

  

  为啥能拍到这么冷的行星?全靠韦伯望远镜的红外相机牛!它就像热成像仪,专抓热源。这次成功,说明韦伯的直接成像技术强到离谱。科学家以前以为,冷行星太暗,基本拍不到。现在韦伯开了个好头,未来可能拍到更多这样的行星。

  

  这颗行星的发现,不光是技术牛,还给研究开了新窗口。太阳系的行星46亿岁,这颗37亿岁的系外行星,简直是“同龄人”。科学家可以拿它跟木星、土星比,研究行星咋形成的,咋演化的。说不定还能搞清楚,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宇宙里是不是独一份。

  

  中国在天文领域也没闲着。咱们的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一直在搜寻宇宙信号,帮着找系外行星的线索。韦伯这次的突破,也给中国科学家提了个醒:直接成像这招,未来可以多试试。咱的科技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分量,跟着这样的发现一起进步,感觉挺带劲!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