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心海巡航|保存“文化体力”

commentaires · 56 Vues

在我看来,“文化体力”非常重要,没了这个东西,人就会沿着惯性摔进坑里。 约一个月前,我总算忙完了个大工程,心说要不休息一段吧,于是,我就过了一周躺床上刷短视频的摆烂生活。很快,注意力被反复切碎的

  

  在我看来,“文化体力”非常重要,没了这个东西,人就会沿着惯性摔进坑里。

  约一个月前,我总算忙完了个大工程,心说要不休息一段吧,于是,我就过了一周躺床上刷短视频的摆烂生活。很快,注意力被反复切碎的副作用就显现了出来,那就是我的“文化体力”迅速衰弱,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显得不耐烦,稍微有个什么需要我投入注意力的事,我心里都会响起“哎呀,麻烦死了!回头再说吧!”的声音。其实,这事我说回头再说,但再也没有处理,而是直接抛之脑后忘记了,以至于给自己攒下了一大堆麻烦。当我涣散到这种程度时,我发现自己整个人都是懵懵懂懂地按照惯性行事的,“文化体力”衰落到一定程度时,就连游戏都玩不利索了。

  举个例子,我最近下载了个游戏,说的大概是有个犯罪集团要统治世界,然后有个武艺高超的忍者挺身而出拯救人类的故事。这是一个动作游戏,但也加入了一些养成元素,比如在战斗中你会不断地收集到新的道具,掌握新的技能,学会新的忍术什么的。但我在游戏过程中,就一直“无脑砍”,每次有新技能新装备出现时,系统都会弹出一个提示,告诉我这些都该怎么用,但我涣散得太严重,就连短短的几页系统提示都没耐心看完,心里想的是“这叽里呱啦地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回头再说吧!”然后直接关掉提示页面,继续“无脑砍”,砍到后面几关时,因为我根本没用新技能和新装备,以至于被更强的敌人反复捶爆,故事都无法推进了,万般无奈,这才回过头仔细看看系统提示,用新忍术推进了故事。

  其实,我在这款游戏里的经历,大概正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缩影。因为长期恶劣的生活习惯,人的“文化体力”丧失殆尽,注意力恨不得连20秒都绷不住。所以,当生活中出现那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时,比如劳务合同、行业新规、医疗诊断、保险协议、贷款合约什么的,人就会因为烦躁和涣散,心说:“哎呀,啥乱七八糟的,麻烦死了”,然后稀里糊涂地签字或无视了,并沿着过去的惯性,直到掉进某个“坑”里。我见过不少人,就是在这种凡事都不过脑子的状态下,日子越过越差。

  我现在正着手恢复我的“文化体力”,从看慢节奏的文艺电影和小说开始,至少得恢复到看见复杂信息能过脑子,遇到事得有推理,有思辨,有选择才行。人得把握自己注意力的方向盘,要不然,不是撞墙上就是掉沟里。

  我记得之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命运会反复地给你相同的考验,直到你给出不同的答案”,怎样才能摆脱过去的惯性,给出不同的答案呢?

  我觉得,至少得先有“文化体力”。

  文/河森堡

  编辑/胡克青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