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福洋生物:玉米变形“黄金链”成全球单冠

Kommentarer · 116 Visningar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在德州市平原县,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正经历一场“科技变形记”——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到葡萄糖酸钠、阿洛酮糖、海藻糖等高附加值产品,身价跃升数倍。而这场产业蝶变的幕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在德州市平原县,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正经历一场“科技变形记”——从田间地头的普通作物,到葡萄糖酸钠、阿洛酮糖、海藻糖等高附加值产品,身价跃升数倍。而这场产业蝶变的幕后推手,正是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洋生物”)。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洋生物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协同为支撑,锻造出一条贯穿玉米精深加工的“黄金产业链”,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

  

  8月4日,走进福洋生物的智能化工厂,玉米的“变形”之旅令人惊叹,经过脱粒、清洗到破碎、磨粉,再到转化、结晶等多道程序,涵盖健康食品、功能糖、有机酸、新材料、医药中间品、动物营养等多个领域的产品接连诞生,畅销全国以及海外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每年加工200万吨玉米,生产的葡萄糖酸钠是全球的单冠产品。”公司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何万忠说。

  就以葡萄糖酸钠为例,这一产品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工业上,它是混凝土减水、缓凝的“利器”,还能作为金属清洗剂、电镀添加剂,保障工艺质量;食品领域,作为低钠替代品,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同时调节酸碱、稳定食品品质……是多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

  然而,过去的制备方法在生产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缺乏“从有到精”的深耕。瞄准这一潜力,福洋生物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集中攻关,从上万个菌种中,筛选出高活性菌种,投入生产后,不仅葡萄糖酸钠发酵时间大大缩短,还从葡萄糖酸钠的发酵渣中提炼出了纯度98%以上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如今,福洋生物的葡萄糖酸钠产品已列入“好品山东”品牌。

  

  “这里边就有我们生产的海藻糖。”提到企业的产品,何万忠又拿出一款化妆品介绍。据了解,海藻糖具有保鲜、稳定生物活性、保湿锁水等显著效果,因此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福洋生物推动玉米的“变形”能力源于“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何万忠介绍,福洋生物始终坚持“科技人才支撑,科研创新驱动”战略,组建近200人科研团队,先后建成福洋科研创新中心、上海新产品应用研发中心(首批德州人才飞地)两个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创新,重点攻关基因编辑、代谢工程、AI技术深度应用等合成生物技术。并且,成立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强化产学研对接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吸收转化,目前,已经与国内十多个知名院所建立良好产学研合作关系,深层次合作20多位专家、教授。

  

  另外,作为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福洋生物通过技术咨询服务、产品应用服务、专家团授课等方式为链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在当地打造“淀粉精深加工”金字招牌,为平原县争取到“全国淀粉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称号。“福洋生物带动周边近400万亩玉米种植,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及经营户增收3亿元,还带动了畜牧业发展,我们生产的蛋白饲料直接供给当地饲料加工及养殖户,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何万忠说。

  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福洋生物先后参与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创新课题,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相关科研成果获得2项中国轻工联科学技术奖、10余项省市科技进步奖,依托创新实现了玉米的高效增值转化。

  

  从2009年成立时的区域性淀粉厂,到如今掌握玉米深加工产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福洋生物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

  谈及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在8月1日德州市举行的第二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记者见面会上,公司副总经理王秀文表示,福洋生物将重点攻关合成生物领域前沿技术,计划投资20-30亿元,全力推进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以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高新项目建设,力争企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还将积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科研创新驱动,做好国家专利申请、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以及各类标准制定,以高新技术持续延链、强链,提升企业产值效益。同时,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践行ESG理念,打造绿色、现代化智能工厂,努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让福洋发展更好地惠及员工,回馈社会,服务全球。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