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充电宝退货难,“安全考量”难成借口

تبصرے · 74 مناظر

据海报新闻8月6日报道,近两个月,全国多地消费者在退回充电宝等含锂电池产品时遇到困难,多家快递公司以安全为由拒绝收寄,京东快递成“唯一通道”。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同一件商品,同一个快递公司,为何商家能寄过来,

  据海报新闻8月6日报道,近两个月,全国多地消费者在退回充电宝等含锂电池产品时遇到困难,多家快递公司以安全为由拒绝收寄,京东快递成“唯一通道”。让消费者不解的是,同一件商品,同一个快递公司,为何商家能寄过来,消费者却退不回去呢?

  从安全角度看,快递公司的谨慎态度可以理解。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和运输颠簸的情况下。近期因部分电芯质量问题导致的充电宝大规模召回事件,更让物流企业提高了警惕。但问题在于,当商家可以寄出商品而消费者无法退回时,这种“不对称”的服务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快递公司解释称,商家寄件时产品是全新且经过严格包装的,而消费者退货时的产品状态难以把控。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完全拒收的做法显得过于“一刀切”。

  面对这个新问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破局。监管部门应当牵头制定更精细化的锂电池产品运输标准,为快递企业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比如可以参照民航运输的标准,对锂电池容量、包装规范等做出分级规定。电商平台则需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建立平台级的退货服务联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安全风险。具体措施可以包括统一退货包装标准、设立区域性检测中心、开发专用退货物流渠道等。而此次京东物流能够处理自营商品的退货,就得益于其完善的质检体系和专用物流通道,这种模式值得借鉴。

  对消费者而言,遇到退货难题时,可以通过平台客服介入、消费者协会等渠道维护权益。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商家开始尝试“远程诊断”和“仅退款”的创新服务模式,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规避物流风险。

  充电宝退货难题,折射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服务缺口。随着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类似涉及特殊商品的服务矛盾还会出现。这要求我们的商业生态必须加快进化,在安全保障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无论是平台、物流还是监管方,都不能简单地将产业链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这既不公平也不可持续。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才能构建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经济服务体系。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管亚楠)

  编辑:张亭旺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都市报】

تبصر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