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风险会升高,真相如何

评论 · 71 浏览

清晨六点,52岁的王阿姨早早来到厨房,熟练地敲开鸡蛋放进煮锅。她坚持每天吃一个水煮蛋,相信鸡蛋“营养高、对健康好”。可最近朋友圈里突然风传:“最新浙大研究警告,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风险会

  清晨六点,52岁的王阿姨早早来到厨房,熟练地敲开鸡蛋放进煮锅。她坚持每天吃一个水煮蛋,相信鸡蛋“营养高、对健康好”。可最近朋友圈里突然风传:“最新浙大研究警告,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风险会升高!”熟人建议她别再吃鸡蛋,王阿姨陷入两难:鸡蛋到底还能不能放心吃?多吃一个鸡蛋,真的会带来健康风险吗?为什么专家结论和民间说法总是不一样?下文带你看清真相,有哪些细节是多数人都忽视的。

  鸡蛋多吃一个,真的会致病吗?,科学背后的事实

  最近刷屏的这个说法,确实来自浙江大学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研究团队分析了超52万名参与者、长达16年的随访数据,结果发现:每日额外摄入300mg的胆固醇(相当于多吃一个鸡蛋,约含186mg胆固醇),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6%,癌症死亡风险提升24%。这些数字看着让人心惊!但如果仔细阅读原始论文和权威专家解读,你会发现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前提条件。

  其次,健康人体内的胆固醇调节是有“自我平衡系统”的。你多吃点,身体合成的就会自动减少,反之亦然。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适量食用鸡蛋不会直接造成血脂飙升。主要风险集中在已经患有高血脂、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人群,这部分人更需关注胆固醇摄入。

  王阿姨的担忧,其实很多人有。但关键点不是“吃不吃鸡蛋”,而是“怎么吃、吃多少、吃对没”。

  多吃一个鸡蛋后,身体或出现这些变化,尤其要警惕第2点

  如果每天都明显超过正常摄入标准,比如每天吃两三个鸡蛋,特别是同时摄入大量动物脂肪的人,风险确实会随之提升。根据浙大研究,出现的连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胆固醇水平上升:研究数据显示,超量胆固醇摄入使得部分人群胆固醇水平短期内升高,特别是基础代谢存在问题者,升高幅度可达12-24%。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堵塞的风险,心脏承受的压力也加大。

  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病风险提升:长期多吃鸡蛋(主要是蛋黄)且饮食结构不均衡,研究显示心血管死亡风险提升16%、癌症死亡风险增高24%。但同时也提示,影响健康的绝不只是一颗鸡蛋,而是整体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

  代谢异常及肾脏负担加重:对于肾脏功能减退或高血脂患者,高蛋白和高胆固醇更易导致代谢紊乱。数据显示,肾功能不全者过多摄入蛋白易使肾脏指标恶化加重病情。这时候“每天一个鸡蛋”就需谨慎控制,特别要少吃蛋黄。

  但也要看到,鸡蛋带来的积极变化不能被忽视,提升优质蛋白补充:鸡蛋所含蛋白的生物利用率很高,对中老年人、儿童、孕妇的营养补充有独特优势。

  助力免疫和视力健康:鸡蛋里的叶黄素、维生素有助于延缓视力衰退、减少老年黄斑变性风险,在所有日常食物中性价比极高。

  怎么吃鸡蛋才更健康?这4点建议你绝不该错过

  面对如此两极分化的信息,到底如何放心、科学吃鸡蛋?按照权威指南和专家建议,务必牢记以下细节:

  控制摄入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蛋类摄入量应为40-50克,也就是一天1个标准鸡蛋。每周不超过7个鸡蛋最为安全。青少年、孕哺期女性等可适当多吃,但不建议过量。

  优先选择健康烹饪方式:水煮蛋或蒸蛋最好。尽量避免油炸蛋、溏心蛋、毛鸡蛋等。油炸不仅热量大幅提升,还易产生致癌物;溏心和毛鸡蛋可能带有沙门氏菌或寄生虫,存在感染风险。

  特殊人群谨慎食用:肾病患者、高血脂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者,要严格限制蛋黄摄入。上述人群应遵医嘱,每周最多2-3个鸡蛋,并以蛋白为主。

  还有一个冷门建议:新鲜鸡蛋辨别方法,照一照、摇一摇、看一看,确保每只都是新鲜健康,安全性大大提升。别忘了,健康饮食从来没有“神食物”,合理搭配才是王道。

  参考资料:

  《浙江大学健康影响队列研究内胆固醇摄入与慢病风险分析》

  《PLOSMedicine:膳食胆固醇摄入与死亡风险》

  《JAMA:蛋类和心血管病关系的Meta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会:蛋类食用的饮食建议》

  校对 庄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