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年前,舒淇和冯德伦在合作电影时相识,一次闲聊中,舒淇半开玩笑地向冯德伦提出了一个约定:如果二十年后,你未娶,我未嫁,那我们就在一起吧。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句玩笑话,谁会把当真呢?可谁也没想到,舒淇却做到了。
舒淇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她是因为这句“戏言”而结婚的吗?
甩不掉的出身烙印
舒淇的人生开局拿到手的牌并不好,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普通的文职人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拮据的家境让她连中学都没能读完,早早就要为生计奔波。
更让她感到压抑的是家庭氛围,父亲的教育方式极为严厉,在她童年的记忆里,哭泣换来的不是安慰而是责打,母亲则因为她的长相时常忧心忡忡,担心这个女儿以后嫁不出去。
在这样一个既缺钱又缺爱的环境里,逃离成了她唯一的念头,十六岁那年她终于抓住了机会签约台湾一家广告公司并以模特身份出道,用着“书琪”这个艺名一脚踏进了名利场。
而她的首部电影就让她获得了不少关注,但却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她与“不体面”的标签死死捆绑在了一起。
1996年她决定去香港闯荡,经纪人将她的名字从“书琪”改成了“舒淇”,似乎想以此为界告别过去,然而那些烙印远比想象中更难抹去。
爱情里的反复审判
当一个人带着满身争议前行时,她的爱情之路注定布满荆棘,舒淇接下来的几段感情,都像是一场又一场公开的审判,而她永远是被告席上那个等待宣判的人。
她与“人气天王”黎明的相遇源于电影《玻璃之城》,戏里他们是缠绵的情人,戏外他们也发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地下恋”,有传闻说电影拍完两人就已经同居。
但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地位的悬殊,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天王,一个是刚在演艺圈崭露头角、且背负着争议的新人,为了黎明的事业,舒淇同意将关系隐藏起来,这一藏,就是七年。
不过她的委曲求全换来的不是被珍视,而是黎明家人的坚决反对,黎明的父亲无法接受她的出身和那段不光彩的经历,甚至从始至终,黎明也从未在公开场合承认过她的身份。
告别黎明后,舒淇在拍摄《最好的时光》时遇到了张震,据说张震曾主动追求过她,但刚刚结束一段伤筋动骨恋情的舒淇,起初并没有接受。
后来两人虽渐生情愫绯闻传得沸沸扬扬,但历史再一次重演,这一次的阻力,来得更加直接和伤人,张震父亲在媒体面前公开表示:“舒淇不会是我儿媳。”
这句话像一把利刃,彻底斩断了所有的可能性。
而张震也从未主动公开承认过这段关系,在节目中被追问时,最终也只是含糊地表达了“喜欢”,后来他又娶了自己的助理,似乎命运非要让她尝尽所有苦涩。
她与王力宏的恋情持续了六年之久,甚至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最终还是倒在了同样一道坎上——王力宏的家人,始终介意她的过往,这段感情在家庭的强力阻挠下无疾而终。
三段恋情,三个声名显赫的男人,结局却惊人地相似,每一次她都被推上“审判庭”,被对方的家庭以出身、以过往为由宣判“不配”,爱情,成了审视她否定她最残酷的镜子。
用作品为自己加冕
情路上的屡屡碰壁,没有让她沉沦,当爱情的大门一扇扇在她面前关上时,舒淇用尽全力,为自己推开了一扇通往事业巅峰的窗。
她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人的认可终究是虚幻的,只有自己挣来的荣耀,才真正属于自己。
在香港发展的初期,她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与她合作的也是张国荣和莫文蔚这样的巨星,正是凭借这部电影,她一举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两项大奖。
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无疑是她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这个奖项极大地激励了她,让她看到了撕掉标签的可能。
从那以后她用一部部作品打磨自己的演技,逐渐让人们忘记了她的起点,记住了她作为一名实力派女演员的样子。
后来她遇到了导演侯孝贤,出演了《最好的时光》,这部电影让她彻底完成了蜕变,将她送上了金马奖影后的宝座。
连曾经挖掘她的导演王晶都感慨说,当你觉得舒淇漂亮时,那说明你已经成熟了,然而她并未就此止步。
在演员这个身份之外,她又花了十年时间打磨出了一个剧本,自编自导了电影《女孩》,这部作品是她最想说的话,侯孝贤导演也鼓励她进行这次勇敢的创作。
结果这部处女作就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还为她赢得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从一个被争议包围的新人,到金像金马双料影后,再到国际认可的导演,舒淇用无可辩驳的专业成就,完成了对所有质疑最有力的回击,她亲手为自己加冕,夺回了人生的叙事权。
那个全然接纳的港湾
就在舒淇用事业为自己筑起坚固的城堡时,那个二十年前的玩笑也悄然来到了兑现的时刻,这些年里她和冯德伦各自经历了不同的恋情,分分合合都不算顺利,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从未中断。
他们被拍到一同出游,冯德伦会为她下厨,她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大方地晒出冯德伦和自家猫咪的合照,引发公众一轮又一轮的猜测。
直到2014年经纪人的默认,才让这段兜兜转转的关系逐渐明朗,2016年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爆了网络,通过寰亚宣传总监的微博,舒淇与冯德伦宣布结婚。
没有预告,没有盛大的仪式,一切都显得那么突然和随意,就像他们自己说的,结婚的决定就是这么简单。
这场婚姻的意义远不止“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简单,在经历了那么多因为“过去”而被否决的恋情后,冯德伦的出现像是一束温暖的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从不介意舒淇的过去。
这份全然的接纳是舒淇寻觅半生而不得的东西,他们的婚姻,无需向任何人辩解,也无需任何华丽的仪式来证明,婚姻的价值在于彼此的全然认同。
婚后的舒淇脸上的笑容变得愈发灿烂和松弛,冯德伦给了她足够的陪伴和依靠。
在她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感言中,她特别感谢了自己的丈夫,感谢他“娶了一个不常在家的女人”,这份理解与支持,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结语
回看舒淇走过的路,你会发现那句“二十年之约”的实现,从来都不是童话般的偶然,它是一个女孩在承受了原生家庭的冷漠、事业初期的争议和爱情中反复的审判之后,凭借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步步为自己赢得尊严和幸福的必然结果。
她用一座座奖杯将曾经被贴上的标签一一撕下,她用一段成熟而包容的婚姻,治愈了过往所有的伤痕。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从未受过伤,而是在遍体鳞伤之后,依然有勇气去定义自己的人生,并最终找到那个愿意欣赏你所有经历,包括那些伤疤的人。
她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完全可以不被原生家庭或世俗偏见所局限,用自己的双手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