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炎格拿到山东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祖孙三人围在一起,笑得像花儿一样绽放。这个19岁的五莲女孩,身体几乎动不了,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考出了548分的好成绩,超本科线一百多分,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爷爷奶奶看着通知书,眼里满是骄傲,嘴角却藏不住多年吃过的苦。
何炎格出生在五莲县高泽村一个普通人家,先天性疾病让她除了几根手指能动,身体其他地方都像被锁住了。父母离异后,爸爸外出打工,照顾她的重担全落在65岁的爷爷何志军和66岁的奶奶米宗娥身上。家里不富裕,但爷爷奶奶咬紧牙关,决定无论多难,都要让孙女读书,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四岁那年,何炎格眼巴巴地看着幼儿园的老师讲课,眼神里满是对学习的渴望。爷爷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商量着无论如何也要送她上学。奶奶推着小推车,爷爷背着她,风里雨里,硬是没让何炎格缺过一天课。到了四年级,奶奶抱不动了,爷爷接过担子,每天背着她往返学校,风雨无阻。
初中开始,爷爷的每一天都像上了发条。早上六点,奶奶帮何炎格梳洗打扮,爷爷把她背到电动车旁,小心翼翼放好,再送到学校二楼教室。放学时间一到,爷爷又准时守在教室门口,先把她抱到课桌上,再背着下楼。这样的日子,祖孙俩重复了无数次,爷爷的背越来越弯,却从没喊过一声累。
为了让何炎格坐得舒服,爷爷亲手给她做了把带支撑的椅子。高中三年,路更远,雪更大,爷爷背着比自己还重的孙女,步子越发吃力。可他从没让何炎格迟到过一次,哪怕大雪封路,老师都劝别来了,爷爷还是背着她准时到校。爷爷常说:“读书是孙女的出路,咱不能让她落下。”
何炎格的病让生活变得艰难,六个月时,奶奶发现她不会翻身,一岁时,腿软得像没骨头。跑遍医院,诊断结果像晴天霹雳:她这辈子都站不起来。爷爷奶奶没被击垮,他们抱着一丝希望,带着何炎格四处求医,针灸、药敷,试了所有办法。药费贵得吓人,一针三万多,一年光药钱就四万多,可他们从没想过放弃。
家里穷得叮当响,爷爷养了两千多只鸡,赚点钱全花在何炎格身上。为了省钱,他骑坏了一辆三轮车,后来换了四轮电动车,只为让孙女坐得稳当。奶奶每天忙着收拾屋子,夜里还要起来帮何炎格翻身,怕她睡得不舒服。两位老人用满是老茧的手,硬是为孙女撑起了一片天。
何炎格心里憋着一股劲儿,爷爷奶奶这么拼,她绝不能让他们失望。她用仅能动的三根手指夹着笔,手腕酸得发抖,也要一笔一划写出工整的字。课本翻得卷了边,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成绩单上的红勾勾,是她给爷爷奶奶最好的回报。高中时,她休学一年做康复,疼得咬牙,却从不喊累,硬是把落下的功课全补了回来。
高考那天,65岁的爷爷又一次背起何炎格,走进五莲县第一中学的考场。这次,考点为她开了备用考场,还延长了考试时间。何炎格笑着说:“我这是VIP待遇,两个老师给我一个人监考!”她拼尽全力,考出了548分,被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录取,祖孙三人的努力,终于开出了花。
拿到通知书,奶奶摩挲着那张纸,眼泪止不住地流:“孩子太不容易了,爷爷也太不容易了。”可现实的压力接踵而至,学费、药费、生活费像座大山。爷爷卖了所有鸡,找了份浇地的活,顶着烈日干活,只为多攒点钱给孙女。奶奶算着账,声音发慌:“咱俩都去陪读,家里没进项了,咋办?”爷爷拍拍她,坚定地说:“到了大学,我干啥都行,药不能停,学不能断!”
山东理工大学听说了何炎格的故事,特意为她和爷爷奶奶准备了“爱心寝室”,让这个小家有了温暖的落脚点。何炎格满心感激,她选了社会工作专业,想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她说:“爷爷奶奶为我付出了太多,我要好好学,将来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温暖传下去。”
19年的苦,祖孙三人一起扛过来了。何炎格的笔没停过,爷爷的背没放下过,奶奶的手没闲过。他们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何炎格的大学路才刚开始,未来还长,她和爷爷奶奶的坚持,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你们说,这份不服输的劲儿,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