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热忱却甘居幕后 他用十年“拍”出江门中微子的“成长档案”

코멘트 · 79 견해

依托大科学装置,许多标志性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 经过十年建设,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在今年8月运行,正在开展第一轮探测取数。这是国际上首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装置

  依托大科学装置,许多标志性新成果还在不断涌现。

  经过十年建设,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在今年8月运行,正在开展第一轮探测取数。这是国际上首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装置。 

  中微子研究对理解宇宙模型、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表示,未来中微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星际空间通信、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等。

  

 

  这徽章和冰箱贴就是以江门中微子的LOGO做成的文创,设计者是江门中微子项目办的刘悦湘,他也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兼职摄影师——十年来,他用相机记录下了浩大工程的“成长档案”。

  

 

  走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办公楼,走廊两侧陈列的照片皆出自刘悦湘之手,每一张背后的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这张拍摄于大装置施工初期的照片,是他与项目的“初遇之作”。也正是这张照片,让他与大装置结下了长达十年的深厚羁绊。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职员 刘悦湘:一开始我就拍几张觉得挺好看,就发到群里分享,领导就说这样吧,你拍吧,然后我就拍。一开始当作是一个任务,到后来慢慢觉得我不能错过它任何一个节点,所以我才会整个十年记录,这么用心地拍。 

  十年时间,刘悦湘几乎每天都要乘坐缆车,来到位于地下700米的探测器施工现场。爬上不锈钢网架,选取最好的角度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建设进展。2024年的年末,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每一个小组都在进行紧张的收尾工作。

  

 刘悦湘:那也是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我们要赶点要进行灌装,大家都在赶时间。他们连轴在做,我也连轴拍。其中有机玻璃球下面进行封装非常重要,我跟马总在地下看了一宿,看着他们把整个装好,我们再上来。

  刘悦湘提到的“马总”,是江门中微子实验总工程师马骁妍,她也是出现在刘悦湘镜头中最多的人。作为实验的总工程师,马骁妍要全面把控探测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与工艺细节,常常要在几十米高的架子上爬上爬下。

  

 刘悦湘:工作要爬一个38米的安装平台,不注意的话就磕碰。她是出了名的女汉子,你看她的帽子,别人的安全帽都有一点划痕,但是没那么多。我说马总这个帽子以后要放在我们的科普馆做展示。

  十年拍摄下来,刘悦湘的镜头记录了无数身影:基建工人的汗水、科学家的专注、工程师的坚守,唯独没有他自己。这张与大装置的同框,是同事用镜头为他补上的“专属记忆”。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建设,是一段充满非凡挑战的旅程。这不仅需要新的想法和技术,还需要多年的精心规划、测试和坚持,需要数百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奉献。他们中,许多人像刘悦湘一样,怀揣滚烫热忱却甘居幕后,以“坐冷板凳”的坚守专注一事,在潜心钻研里把日子过成了自己热爱的模样。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魏帮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코멘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