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有机气溶胶在冬季重污染阶段更为突出 | 前沿动态

التعليقات · 8 الآراء

原文发表于 2025年8月28日,《Science》刊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的综述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大气呈现出全球少见的“独特化学区”:以往由直接排放主导的高颗粒污染过程,正被二次气溶

原文发表于

  

2025年8月28日,《Science》刊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研究员等国内外学者的综述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大气呈现出全球少见的“独特化学区”:以往由直接排放主导的高颗粒污染过程,正被二次气溶胶(尤其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简称 SOA)所取代,且这一变化在冬季重污染阶段尤为突出。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城市 SOA 的人为源前体主导、形成机理多通道并行,以及多污染物—多相过程共同控制的证据,并给出未来研究与治理方向。这一判断与近年的观测和模拟相吻合。自 2013 年大气治理加严以来,直接排放显著下降:31个省会城市的 PM2.5浓度普遍下降 34% 至 71%,北京年均浓度从近90 μg/m3降至32 μg/m3,堪称全球少见的减排成效,但冬季雾霾中 SOA 的相对贡献快速上升,以华北典型城市石家庄为例,冬季有机组分中 SOA 占比由 2014 年的 27% 提升至 2024 年的 87%;模型观测比对显示,高湿条件下的液相/多相转化与区域输送,是弥合 SOA“生成缺口”的关键机制。上述证据共同表明,中国城市冬季的强氧化环境+高含水气溶胶,正在放大SOA的生成与积累。研究团队呼吁,未来的治理策略必须把PM2.5与臭氧放在一起考虑,优先削减同时推动二者生成的氮氧化物和关键VOCs,并识别不同季节和地区中“高产SOA、高产臭氧”的前体物类型。同时,大气模型也需要引入液相反应、夜间自由基化学以及颗粒表界面反应等新机制,以更准确地预测污染过程。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ال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