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古银杏守真觉寺,塔前风光美翻天,为何成国宝?

टिप्पणियाँ · 25 विचारों

北京西直门外,有座真觉寺,名气不大,但最近却火了。原因?寺前两棵600年的古银杏树,成了“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名录的明星。这两棵老树比寺里的金刚宝座塔还老,站在那儿,像两个忠实的卫兵,守护着历史。

  北京西直门外,有座真觉寺,名气不大,但最近却火了。原因?寺前两棵600年的古银杏树,成了“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名录的明星。这两棵老树比寺里的金刚宝座塔还老,站在那儿,像两个忠实的卫兵,守护着历史。

  

  真觉寺藏在石刻艺术博物馆里,隔着南长河,对面就是北京动物园。很多人来博物馆看石刻,2600多件碑碣、墓志、造像,件件都是宝贝。可一进门,最抓人眼球的,还是那座金刚宝座塔。塔底是个大基座,上面五座塔,中间高,四角矮,稳稳当当,气势不凡。

  说起这塔,历史可不简单。明朝成化九年(1473年),印度高僧室利沙带着图纸来中国,建了这座塔。塔身按印度风格设计,又融了中国建筑的味道,成了中西合璧的杰作。可惜清末战乱,塔被毁得只剩一角,铜质塔刹还被偷了好几次。直到民国,政府修了修,塔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可不管塔怎么变,这两棵银杏树始终没动。早年,澳大利亚摄影师海达·莫理循拍了张照片,塔破破烂烂,两棵银杏却高高挺立,比塔还高。如今,塔修好了,银杏还是那副守护的模样,像在说:“我们老哥俩,见证了太多。”

  

  最近,真觉寺火了,尤其是国庆假期。武汉来的王先生,特意跑来看塔和树。他站在树下,抬头看半黄的银杏叶,旁边还有柿子树,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这场景,太美了!”他说,拍了张照片,银杏叶、柿子和冷灰色的塔,完美入镜。

  游客多了,树也成了“网红”。每年10月中到11月,银杏叶全黄,游客挤破头来打卡。有位老人在树下弹琴,落叶飘飘,画面美得像电影。清代诗人洪亮吉也爱这树,写诗夸:“高枝似向云中出,落叶犹能天半飞。”瞧,古人都会为这树点赞。

  保护这些老树,可不简单。博物馆每年给这两棵银杏体检,支架撑树干,防腐处理,还挖沟换土,让树根透气。张教授说,树老了,最怕根系不好。土壤不透气,树叶就掉,枝干就枯。所以,保护古树得下真功夫。

  

  这次“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名录,把古树和文物放一起保护,全国28处,北京占了3处。除了真觉寺的银杏,还有天坛的九龙柏和大觉寺的千年银杏。张教授说,这模式很新鲜,古树是“活文物”,跟古建筑一起保护,能让人更重视历史和自然。

  北京的古树,活得不容易。城市发展快,盖楼修路,树的地盘被挤。幸好今年3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了台,全国第一部专门保护古树的法规。北京的4万多株古树,有了更硬的靠山。

  真觉寺的银杏,不只是树。它跟金刚宝座塔一起,成了北京老城的记忆。游客来这儿,不光看风景,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分量。就像一位父亲带孩子路过,笑着说:“看这银杏叶,像不像鸭子脚?”孩子乐了,记住了银杏的另一个名字——鸭脚树。

  

  这场景,像极了咱家院子里的大树。爷爷辈种下,子孙辈乘凉。古树和古塔,就像老朋友,相依相伴,见证岁月。国家这次把它们放一块保护,不光守住了树和塔,还守住了咱们的文化根。

टिप्पणि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