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眼包”邓超重返大银幕,观众为何永远对他买账?

মন্তব্য · 22 ভিউ

太久没看邓超演戏,似乎都快忘了论演技他也是内娱“中生”代表。 在国庆档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剧组,已经46岁的他顶着一头赤发,穿着厚重的戏服,吊着威亚“上蹿下跳”,一会儿是流畅的托马斯全旋,一会儿又

  太久没看邓超演戏,似乎都快忘了论演技他也是内娱“中生”代表。

  在国庆档上映的《刺杀小说家2》剧组,已经46岁的他顶着一头赤发,穿着厚重的戏服,吊着威亚“上蹿下跳”,一会儿是流畅的托马斯全旋,一会儿又是惊险的空中360度转体,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

  最让人震惊的是在一场打斗戏里,他需要从二楼被打落直线下坠,为了呈现出最佳的拍摄效果,他一遍遍重复着动作,甚至砸断了围栏,狼狈爬起的模样心酸又好笑。

  不过好在成片效果不差,赤发鬼的打戏燃爆全场,邓超演爽了,观众也看爽了。

  不仅打戏出色,邓超的文戏同样精彩。

  基于剧情需要,赤发鬼有一些诙谐又抽象的情节安排,比如喝奶茶逛街、吃“漂亮饭”前拍照留念等等。

  面对幽默无厘头的剧情设计,邓超以夸张却精准的表演将笑点巧妙转化为角色的反差魅力点,让赤发鬼的反派形象变得更加立体鲜活。

  影片上映后,邓超收放自如的表演再次让观众认识到了他作为演员的魅力。

  上一秒,他或许还在嘻嘻哈哈,逗得观众爆笑如雷,但下一秒,他红瞳中闪烁着的癫狂与狠戾,却又让人看得心头一颤,仿佛魔童降世。

  在赤发鬼这个角色身上,搞笑与暴戾这两种极致的反差神奇地达成了微妙平衡,与邓超本人身上那种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抽象与认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娱乐圈里,能够完美驾驭这两种反差魅力,且始终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邓超堪称独一份。

  显眼包的搞笑修养

  邓超是内娱广为人知的搞笑男,是影帝群体中的超绝“显眼包”。

  当其他演员因担忧被烙上“综艺咖”的印记而对综艺邀约踌躇犹豫时,邓超像个无畏的冒险家,主动接过《奔跑吧兄弟》抛来的橄榄枝,在综艺里彻底放飞自我,毫无保留地释放着搞笑因子。

  自成一派的“邓氏英语”是当之无愧的爆梗制造机,他仿佛有着精准的“笑点雷达”,总能抓住最恰好的时机,凭借一句话、一个表情瞬间点燃全场气氛。

  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幽默既不伤人也不低俗,却能直击观众的笑点,让人忍俊不禁。

  在电影宣发期,邓超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搞笑男的身份。

  不仅随手就能还原《甄嬛传》中孙俪的经典动作,被外国小朋友问“赤发鬼买奶茶用英语怎么说”时,受伤拄着拐的他也能立马开启逗趣模式:“this this this and that that that”。

  为宣传电影登上《你好星期六》的舞台,邓超的搞笑功力更是得到了集中展示。

  从开场模仿猿猴的叫声,再到贡献“用脸放烟花”的抽象表情,他完全掌控现场节奏,大方释放幽默因子,逗得观众和嘉宾哈哈大笑。

  难能可贵的是,邓超的“显眼包”行为并不令人反感,因为他的搞笑从不带着刻意,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松弛。

  在人人谨言慎行、害怕说错一句话的娱乐圈,邓超的这种真实反而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

  网友直言不讳:“比起那些永远端着、永远完美的偶像,超哥的调皮抽象,更像一个真实的人,也更加有吸引力。”

  叛逆抽象背后的认真

  搞笑男的另一面是踏实与认真,邓超也是公认的娱乐圈少有的好男人。

  其实他也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候,混世魔童的称号不是说说而已,染发、打耳钉、穿奇装异服、参加校园群殴,真真是把《家有儿女》中刘星那句“我要把这玩意儿染成绿的”的情节照进了现实。

  青春时代的叛逆期,他直接离家出走一个人前往广东,跑去迪厅当领舞和DJ,是家里最不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但“魔童”也会成长,当看到父母逐渐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身躯时,他决定收起叛逆,开始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认真。

  “浪子回头”的戏码在邓超身上上演,这个曾经的叛逆少年收起锋芒,破釜沉舟地投身学业,最终叩开了中戏的大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戏疯子”。

  在电影《影》中,为同时塑造健壮的境州与枯瘦的子虞,邓超在短时间内先增重20斤再暴瘦40斤,一度每天只能靠极少量流食维持生活,甚至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后来在采访中谈到这段经历,主持人感慨他太拼命了,但邓超只是笑着摇头,直言:我很快乐。

  张艺谋导演曾高赞邓超为“戏痴”,仿佛角色的灵魂就长在他身上。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专门为表演而生的演员会投身综艺,更没有人料到在他在凭借综艺火遍大江南北之时,竟又靠着作品拿下了金鸡影帝。

  2015年,邓超在《烈日灼心》中的表演堪称封神,他饰演的辛小丰与搞笑丝毫不沾边,整日深陷罪与罚的泥沼,在压抑与痛苦里挣扎求生。

  影片中那段长达数分钟的“注射死刑”长镜头,将邓超表演的层次感与爆发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肌肉的微颤到眼神的涣散,将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真实反应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一句台词,却让观众仿佛亲历了一场真实的死亡。

  邓超以绝对的实力证明了他对表演的尊重,也正是这份尊重让观众对他的影视作品始终怀有期待,即便他后来拍过几部口碑两极分化、饱受诟病的“烂片”,但片烂戏不烂,观众始终相信他不会敷衍表演,也不会敷衍大众。

  邓超用综艺感满足观众对娱乐性的追求,用影视作品满足观众对专业性的期待,他靠反差魅力疯狂圈粉的背后,是其难能可贵的真诚与始终如一的敬业。

  观众欣赏他在综艺里制造快乐的能力,也认可他作为演员的卓越成就,在这个习惯于非黑即白、热衷贴标签的时代,邓超用实力与真诚打破了“科班演员”与“综艺人”的二元对立。

  其实人不必被单一的标签定义,更不必被世俗的成功绑架,从曾经的“混世魔王”到如今的“国民超哥”,邓超走过的路,恰是一条不断打破限制、突破标签的旅程,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习惯于简单归类的世界的一种温柔反驳。

  所以何必非要二选一?成年人可以选择全都要。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