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州新增和强化76个紧需专业

Kommentare · 5 Ansichten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10月11日,德州市举行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和价值所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10月11日,德州市举行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和价值所在。“十四五”以来,德州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战略部署,以建设职业教育先进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其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建立了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聚焦德州市“七大主导产业”和11个标志性产业链。近年来,撤销了滞后于产业发展的专业109个,同时新增和强化了如新能源装备技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医养健康等紧需专业76个,专业总量更加精简,但结构与产业的契合度更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电子商务、交通运输、智能制造、医养健康等一批与市域产业布局高度匹配的特色专业集群,从源头上确保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二是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已与京东、华为、比亚迪等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17个产业学院、94个实训基地,“订单班”“冠名班”逐年增加,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了大量急需的技能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新探索的“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如“宁津电梯学校”)还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德州市职业院校牵头或参与了1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3个入选省级名录,构建了多元协同、共生共荣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三是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职业院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成为了技术服务与技能提升的重要引擎。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年均面向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超过4.5万人次,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服务近千场。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全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3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75亿元,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工艺升级,将学校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将持续指导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紧密地结合,让职业教育为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