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电影市场遇冷:观众流向短剧,影视行业迎来新变革?

הערות · 10 צפיות

国庆档电影市场的冷清与旅游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国庆期间,尽管多部明星云集的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三国的星空》等上映,但票房表现普遍低迷,单片最高票房未突破5亿元,整个档期总票房不足19

  国庆档电影市场的冷清与旅游业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今年国庆期间,尽管多部明星云集的影片如《志愿军:浴血和平》《三国的星空》等上映,但票房表现普遍低迷,单片最高票房未突破5亿元,整个档期总票房不足19亿元,观影人次较往年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却呈现爆发式增长,山东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2%,四川凉山州游客数量激增21.56%,高速公路车流如织,显示出消费需求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其他领域。

  在电影市场遇冷的背景下,短剧行业却异军突起。2025年上半年,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头部作品如《十八岁太奶奶驾到》上线首日热度破亿,4天播放量超10亿,创下平台最快纪录。另一部作品《一品布衣》结合穿越与权谋元素,以电影级制作水准获得观众高度认可。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头部短剧贡献了311亿次观看,甚至超越了传统电视剧的表现,短剧热度值破亿已成为常态。

  短剧行业的崛起吸引了众多电影人转型。周星驰、贾樟柯、王晶等知名导演,以及舒畅、李若彤、李沐宸等演员纷纷涉足短剧领域。尽管转型意味着片酬大幅缩水——例如演员李沐宸在电视剧市场的单集片酬约30万元,而在短剧领域仅数万元——但电影市场的萎缩迫使从业者寻求新出路。2024年电影总票房仅为425亿元,较2023年缩水超100亿元,观影人次跌幅超过23%,非节假日时段部分影院场均观影人次不足5人,半数以上影视上市公司持续亏损。

  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投资减少是首要因素,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曾提出“2亿预算红线”,超过此预算的项目大概率亏本,导致大制作电影数量锐减。而观众前往影院的主要动机之一——观看大制作影片——因此受到抑制。电影行业上游存在复杂的交叉投资现象,多家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将电影成本转化为金融产品,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转让,甚至涉及灰色产业,无形中推高了制作成本。如今,随着互联网资本介入,电影行业监管更加透明,票房实时统计使得造假难度增加,资本炒作空间被压缩。

  相比之下,短剧市场的增量空间显著。资本开始涌入短剧领域,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短剧互动游戏指数累计上涨5.7%,相关概念股表现亮眼,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0%。短剧的商业生态对导演和演员更为友好,拍摄周期短、效率高,一部10分钟的短剧通常3天即可完成,演员可在相同时间内参与更多作品,提升总收入。短剧演员的流量变现能力突出,例如王星辰因身材火辣和短剧中的亮眼表现,商演和代言邀约不断;非科班出身的马秋元凭借《小魔女秋元》等短剧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短剧赵丽颖”,单日演出费已达4万元。

  短剧市场的崛起正在重塑影视艺人的评估体系。过去,娱乐圈长期依赖资源和人脉,而如今数据和市场结果成为核心指标。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上线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仅拍摄10天,后期制作经费8万元,但单日充值额度达2000万元,抖音话题播放量超8.2亿,微博阅读量破亿,相关演员从18线艺人跃升为网红。

  短剧的价值逐渐被更多文化创作者认可。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汤拥华通过一篇名为《一个中文系教授沉迷短剧的365天》的文章走红网络,他观察到短剧中常设置的“偷听心声”特异功能,反映了当代人渴望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在学术建制化的今天,短剧成为一种对抗窠臼的方式。导演贾樟柯也在微博上分享了对短剧的看法,他认为卓别林的《淘金记》可视为短剧鼻祖,并在2025年平遥国际影展上特别设置短片创投单元。制片人张苗在长春电影节上指出,电影人应向短剧学习,用更简洁的方式建立人物,吸引观众回归影院。

  短剧的海外影响力也在扩大。海外华人将成功剧本翻译成外语,聘请本地团队拍摄,使欧美观众对“霸道总裁爱上我”等题材产生浓厚兴趣。报道显示,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在2023年至2025年下载量惊人,曾登上美国苹果商店总榜前三。茶百道、欧莱雅、三星等品牌开始推出自有短剧,并在剧情中植入产品,刺激观众消费。

  用户观影习惯的改变是短剧崛起的关键因素。随着日均刷短视频时间突破2小时,传统一小时剧集已难以适应碎片化场景。一些电影人意识到,不是短剧抢走了观众,而是观众的视听习惯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快节奏时代,适应速度将决定行业的生存空间,影视行业的变革本质上是行业演进的必然结果。

הער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