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邂逅标本馆,轻松愉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点赞这样的特色双创项目

코멘트 · 3 견해

扬子晚报网10月11日讯(通讯员 顾启媛 孔德怀 记者 陈咏)“哇,这咖啡好香呀。”刚走进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8号楼大厅,新生宋可欣就忍不住地说。记者11日从该院获悉,长假后,学院大学生创新工坊孵化的特

  扬子晚报网10月11日讯(通讯员 顾启媛 孔德怀 记者 陈咏)“哇,这咖啡好香呀。”刚走进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8号楼大厅,新生宋可欣就忍不住地说。记者11日从该院获悉,长假后,学院大学生创新工坊孵化的特色项目——咖啡工作坊开放,这场“咖啡+学科”的双创活动,让大一新生在研磨萃取间初探专业实践新花样,为他们的专业教育添上生动一笔。

  

   现场学习

  活动现场,负责人陈雨溪手把手教一位同学拉花。作为咖啡工作坊的店长,她从早上七点就开始准备器具:“每次看到大家拉花成功后举着杯子欢呼,那种被认可的成就感,比我自己喝到好喝的咖啡还开心呢。”旁边刚学会萃取咖啡的同学,举着自己做的第一杯咖啡拍了张照:“本来以为就是玩一玩,没想到学会了调研磨度、控萃取时间,真开心。”

  

   沉浸式参观

  就在同学们围绕自制咖啡交流心得时,来自标本馆的讲解员上前提示:“今天如果自己制作一杯咖啡,可以前往一旁的标本馆参观各类生物标本哦。”这一提示引发关注,不少同学手持咖啡杯前往标本馆。温热的咖啡握在手中,鲜活的标本映入眼帘,这种场景让大家改变了对生物学科的认知——触摸昆虫标本、观察植物叶脉时,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瞬间变得具体可感,也激发了大家对生物学科的探索兴趣。

  “这个咖啡工作坊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能掌握实用的生活技能,又能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学院辅导员陈晟介绍,该咖啡工作坊已成为生科学院双创教育的实践样板,既锻炼了学生的运营、教学与协作能力,更让学科特色在烟火气里落地生根。

코멘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