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虫”入侵美国大杀特杀?因捕食太多鸟,差点灭绝好多花?

评论 · 22 浏览

中华大刀螳的复眼拥有1000多个小眼,只要判断图像的亮度位置和时间,就能精准计算出距离,当猎物移动时,它的核心眼区负责精细观察,外围眼区负责实时追踪动态,这是一套复杂的“瞄准系统”。 即便在微光环境下

  中华大刀螳的复眼拥有1000多个小眼,只要判断图像的亮度位置和时间,就能精准计算出距离,当猎物移动时,它的核心眼区负责精细观察,外围眼区负责实时追踪动态,这是一套复杂的“瞄准系统”。

  即便在微光环境下也能轻松锁定猎物,就跟人类带上了动态追踪功能的夜视仪。

  从外观结构来看,中华大刀螳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那一双巨大的“镰刀”,结构由基节、腿节、胫节组成,在肌肉和“液压驱动”结构下,它的狩猎过程只需0.1秒,并且前足内侧有尖刺,能牢牢锁住猎物。

  看下图,这是中华大刀螳的卵鞘,颜色跟棕褐色树皮相似,又附着在植物根部或枝条上,不仔细看还真难以发现。

  19世纪末期,海上贸易发达,美国从东亚进口了一大批苗木,当时海关检查力度低,况且对生物知识也不了解,再加上这家伙的卵鞘能抵御干燥和低温,就这样,中华大刀螳从东亚一路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据记载,美国发现第一只中华大刀螳的时间是1897年,当时,谁家要是有中华大刀螳,就有骄傲的资本,为啥?

  因为很多人都被中华大刀螳修长英武的姿态折服,再加上,这家伙能猎杀花园里的害虫,在以前的美国很受欢迎,甚至还有人不惜高价购买。

  当然了,中华大刀螳的泛滥,并不是因为美国人工养殖,而是这家伙的战斗力无比强悍。

  它们属于广食性捕食者,意思是“吃一切能吃的”,例如蜘蛛、甲虫、蝉、蝴蝶、蚱蜢、蜂类等等,甚至包括青蛙、蜥蜴、蛇和鸟类(小型)。

  跟其他入侵物种泛滥的剧本一样,刚开始,美国人对中华大刀螳是一阵吹捧,但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昆虫30个目,这家伙的“菜单”中居然有22个目……

  这些猎物中,有很多是传播花粉的重要媒介,而属于农业害虫的比例,仅占中华大刀螳所有猎物的2.5%。

  除此之外,中华大刀螳还猎杀其他捕食者,例如跳蛛、狼蛛、胡蜂和食虫虻等,进一步帮助美国害虫消灭天敌……

  其他捕食者和传粉者的比例加起来,大概在45%~50%。

  不仅如此,中华大刀螳还疯狂猎杀美国本土螳螂,对美国生态链造成严重破坏,并且美国还拿这家伙没办法。

  为什么中华大刀螳在中国没有泛滥?

  不仅是中国,在整个东亚都没有泛滥,首先要知道,中华大刀螳的生长阶段是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

  在东亚,它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对应的天敌,在卵期,寄生蜂会在卵鞘中产卵,破坏中华大刀螳的孵化,又或者金环胡蜂工蜂会直接吃掉大刀螳的卵。

  若虫期和成虫期的天敌也有很多,例如蚂蚁、广斧螳、螽斯、伯劳鸟等,可谓360°无死角打击,但在美国,压根就没有这些天敌,并且本土螳螂战斗力太差,非但不能压制中华大刀螳,还沦为它的食物。

  这种说法一直都有,主要原因是,中华大刀螳在北美猎杀蜂鸟,而蜂鸟又是典型的传粉鸟类。

  他们的逻辑是,中华大刀螳猎杀蜂鸟,导致很多花差点灭绝。

  而事实的真相是,北美很多昆虫也会捕猎蜂鸟,例如亚利桑那螳螂、食虫虻等,并且中华大刀螳每年捕食蜂鸟的发生率仅有0.01%。

  中华大刀螳对北美传粉鸟类、昆虫的威胁,远低于宠物猫,为什么不批评猫呢?

  所以结论就是,中华大刀螳在北美确实横霸一方,但还远远没能达到“让很多花灭绝”的层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