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卖衣服被网友吐槽:就我觉得丑吗?这颜色真的一言难尽...

commentaires · 22 Vues

“宜家进军服装市场了吗”。最近,宜家新品上架了几件服装却引发热议,有人觉得很新奇,家居品牌也开始卖衣服了。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系列的名称“AUTIENDE”在瑞士语中是“起源”的意思,旨在用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

    “宜家进军服装市场了吗?”

    “就我觉得丑吗?这颜色真的一言难尽...”

    “穿上就像宜家工作人员了。”

     最近,宜家新品上架了几件服装却引发热议,有人觉得很新奇,家居品牌也开始卖衣服了?也有人吐槽衣服颜色饱和度太高、有点丑,担心穿上会不会被误认为是工作人员。

     新闻晨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除了被吐槽颇多的绿色和粉红色,其实也有比较日常的黑白色,但衣服设计感不足,很少有顾客为它们驻足。这场“家居+服装”的融合,似乎还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一位上海阿姨坦言:“这些衣服太大众化了,没特色!”

  

    衣服颜色扎眼遭嫌,服装区鲜少有人问津

     在上海宜家宝山商场内,服装区位于3楼的家居用品区域,在厨具区与浴室区之间,和窗帘、坐垫等用品处于同一空间。这块区域内最惹眼的莫过于网友集中吐槽的绿色连帽衫与粉红色T恤,高饱和度色块在白色货架衬托下格外醒目。但即便如此,人来人往的客流中却鲜少有人为其驻足。

     等待许久,一位上海阿姨被粉红色的渔夫帽吸引,走到服装区看了一圈。她直言:“这边衣服的种类还可以多增加点,那大家才会来看看。而且它的款式都是大众化的,没特色,要有特色才会有人买。”

  

     记者在现场看到,绿色连帽衫没什么多余的设计元素,除了胸口一个“IKEA”的logo全身就只有高饱和度的绿色了。在产品介绍里还有一句“夜晚天气转凉时可以将帽子戴起来”,对此很多网友都笑称“臣妾做不到啊!”

  

     而粉红色T恤则是全身印满了“IKEA”的logo,这个设计思路其实还不错,但搭配上这么高饱和度的粉红色实在是有点扎眼。“颜色太挑人了,就算要用绿色、粉色也可以调个自然点的,这穿上得多黑啊!”90后李小姐看着陈列的衣服摇头道。

  

     除了扎眼的绿色和粉红色,也有比较日常的黑白色系,但衣服整体比较简单、没什么设计感,版型也比较松垮、不太修身。这可能是因为这个系列的名称“AUTIENDE”在瑞士语中是“起源”的意思,旨在用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鼓励做真实的自己,并赞美自己的独特之处,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显然大家对这个设计风格的接受度不高,刚从样板间逛完出来的朱小姐笑言:“我觉得它们样板间里陈列的那些衣服比卖的好看,甚至想去问问店员哪里弄来的?”

  

     另外,对于大家穿上会不会被误认为宜家工作人员的担忧,记者在现场看到,宜家工作人员的服装主要是黄色的,还有部分是蓝色的,上面印的也不是“IKEA”而是“Hej!”,所以基本不会有被认错的可能性。

  

    并非首次跨界做服装,性价比遭质疑

     事实上,这并非宜家首次涉足服装领域。在2020年,宜家就正式上线过“EFTERTRÄDA”系列,是官方认证的“宜家首个服装系列”,该系列包含 T恤、卫衣、手袋、浴巾、雨伞、水瓶等品类。

     记者在上海宜家宝山商场的一个样板间内就看到了一件“EFTERTRÄDA”系列的卫衣,正面是条形码、反面是黄蓝色的“IKEA”logo,相比这次的“AUTIENDE”系列确实更有设计感,也更具有品牌特色。

  

     这款卫衣一度成为了网红单品,线上全面售罄,线下也要赶早才能买得到。但此次新品显然未能延续当初的热度,反而其性价比遭到了一些质疑。短袖T恤要99元,连帽卫衣要199元,就连渔夫帽都要59.99元,相比很多快时尚品牌都要偏高,比起网店价格更是没有优势。

     记者查询发现,优衣库的T恤售价多在59-79元区间,而无印良品的T恤售价也在40-70元不等。网店售卖的渔夫帽不仅造型款式多样,价格还都在20元左右。

  

     据悉,宜家2026财年计划投资1.6亿元推出超150款低价产品,连餐厅的“流量担当”热狗都从7.99元降到5元,冰淇淋也只要1元了。那这次对服装的定价岂不是与其主打的“低价策略”形成反差,显得“格格不入”了吗?

  

     当然,也有值得夸奖的地方,宜家这几款衣服的材质都是100%纯棉的。“现在纯棉的衣服挺难买的,我每次看标签总归是有一点聚酯纤维掺在里面。我们年纪大点的皮肤比较敏感,就想穿纯棉的衣服。”葛阿姨看着标签上100%棉的文字满意地说:“不过要是再出点贴身的衣服款式就更好了。”

  

    无试衣间、超大标签,购物体验有待提升

     除了设计与价格,购物体验的短板可能也会让人望而却步。记者发现,“AUTIENDE”系列服装分为2个尺码,小号/中号算一个尺码,大号/特大号算一个尺码,和我们平时买衣服时习惯的尺码分类不太相同。但在商场内却未设置任何试衣间,仅在货架旁摆放了一面落地镜,顾客只能隔着衣物比划尺寸。

    “我平时穿M码,但不同品牌版型差很多,没试衣间根本不敢买。” 大学生小林原本想买一件T恤最终还是放下了,“万一买回去不合身,退换估计也麻烦。”

  

     虽然T恤和连帽衫不是特别挑身形的衣服版型,但大家在线下买衣服总还是希望能试穿看看实际上身效果再决定是否购买,否则和在线上购买又有什么区别呢?建议商场可以考虑在服装区边上弄个简单的试衣间,正好旁边摆的产品是窗帘,改造一下应该还是挺方便的。

  

     还有个更隐蔽的槽点其实藏在衣物内侧,每件衣服、包括渔夫帽内侧有有个超级大的标签,和宜家床垫、靠枕等产品上的标签一样大,这贴身穿戴的话肯定会有明显的异物感,买回去还得自己剪标签,剪不好还会留线头,很是不便。

  

     其实,宜家最初推出衣服可能更多是出于营销目的。通过跨界服装的方式去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让更多人关注到品牌,为品牌带来话题度和关注度。但既然把这件事做下来了,那是不是也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些?这场“家居+服装”的跨界之旅,宜家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转自:新闻晨报

  来源:FM93交通之声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