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最大运力火箭再出征!引力一号(遥二)发射成功,多款商业火箭竞相首飞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6 Просмотры

财联社10月11日讯(记者郭松峤)中国商业航天再传捷报。 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 财联社记者郭松峤(摄) 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

  财联社10月11日讯(记者郭松峤)中国商业航天再传捷报。

  

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 财联社记者郭松峤(摄)

  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东方空间总裁助理、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徐国光在现场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功发射后,引力一号将正式成为目前投入运营的中国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中实际运力最大的火箭,这对于行业上游急切等待着的诸多卫星客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对于引力一号商业价值,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业内1.5-2吨左右的成熟运力服务,价位基本在5-6万元,甚至有十几万的服务价格,而引力一号则是能提供3万/公斤的服务价格,无疑在发射市场上是高性价的选择,未来公司是希望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客户更多信任来占领市场,再通过下一代型号产品实现利润增长。

  促进中国商业运载火箭从创新走向成熟

  徐国光对记者表示,引力一号(遥二)作为该箭型的第二发,核心目的和任务是进一步考核引力一号固体捆绑式火箭方案的可靠性、全流程协调性和质量控制的稳定性。

  “从航天工业的行业节奏来看,第二发箭依然主要是试验性质,但承担的是从试验发射到今后常态化商业运营迈进的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徐国光谈到。

  作为东方空间面向商业航天市场自主研制的中型系列化运载火箭,“引力一号”箭高30米,芯级和助推器直径同为2.65米,起飞重量405吨,起飞推力600吨,整流罩直径4.2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以高可靠、大空间、海陆发射、快速响应为特点,满足“一箭一轨”、“一箭半轨”任务需求,助力我国卫星星座组网快速实施、占据频轨资源。

  徐国光对记者表示,现阶段中国乃至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星多箭少”的供需矛盾大背景下,上下游都在关注运载火箭这一“瓶颈”,可以想象,一枚得到多次发射验证的日趋成熟的大运力、发射机动性强的火箭,将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后续发射频次提升、携带更多卫星上天入轨的一天值得期待。

  谈及后续引力一号任务安排,徐国光透露,公司对引力一号的中长期定位是用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组网任务以及其他航天器的列装。明年公司的发射任务将会比较重,按公司目前计划,这一箭型将会以每个季度一发的频率执行发射任务。为此,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生产保障和技术团队的研发保障,通过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和科学的发射测试,确保后续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对于引力二号相关情况,徐国光谈到,引力二号目前处于研制的快速推进阶段,前期已完成方案详细设计、产品投产并陆续开展大型地面试验。引力二号的下一步,预计年底完成动力系统试车,由此,引力二号基本具备首飞条件。

  对于引力一号商业价值,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力一号的商业意义就是能够为公司带来收益,是高性价比的可靠运力解决方案。当前业内1.5-2吨左右的成熟运力服务,价位基本在5-6万元,甚至有十几万的服务价格,而引力一号则是能提供3万/公斤的服务价格,无疑在发射市场上是高性价的选择,未来公司是希望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客户更多信任来占领市场,再通过下一代型号产品实现利润增长。

  多款民营火箭竞相首飞

  在商业航天企业加速拥抱市场的同时,行业技术攻坚也进入关键阶段。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除了此次发射成功的引力一号(遥二),中国商业航天年内还将迎来民营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

  但受限于供应链协同和发射场资源等客观因素,各家公司的首飞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确认,但每家公司均在加快备战。

  不过,9月至今,上述几款火箭均有相关进展。

  9月15日,由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

  财联社记者亦从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航天获悉,近日,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在该公司动力试验中心实施,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在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层面,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项目(一期)于10月9日宣告竣工。根据计划,该工厂将于四季度迎来首枚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进场,开展总装总测工作,并预计年底前后进行发射场合练等地面大型试验,为实现“首飞入轨+海上回收”双目标夯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微光启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光启航”)自主研发的“微光一号”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近期顺利通过可行性评审,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详细研制阶段。

  据悉,“微光一号”是国内首款全面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载火箭,搭配自主研制的全流量液氧甲烷发动机,以“材料+动力”双驱动技术为核心,显著提升运载效率与经济性。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