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博物馆如何“破圈”?这场研讨会共话“小而美”博物馆的出彩之路

Mga komento · 1 Mga view

国庆长假,博物馆游热度攀升,中小博物馆的发展引发关注。10月9-10日,“守正创新·融通共进”四川省中小博物馆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来自多机构的专家学者及省内国有二、三级博物馆代表齐聚,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人们“为了一个馆奔赴一座城”,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等特色品类热度持续攀升。而在不少“网红”博物馆人潮如织,大排长龙之时,还有不少中小博物馆坐落于城市中,这些“小而美”的博物馆内不乏独特的地域文化、创新的展陈方式和暖心的服务体验。

  

  研讨会现场

  面对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中小博物馆展览如何多元探索与创新发展?10月9日至10日,“守正创新·融通共进”四川省中小博物馆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西北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四川省内国有二、三级博物馆的代表齐聚,共话如何切实提升中小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管理服务水平。

  从中小博物馆发展困境与路径探索,到数智如何赋能文物保护利用的传承与创新,再到中小博物馆体系建设和服务效能的提升策略……本次研讨会上,特别设置了主旨发言与案例分享等环节,围绕展览策划、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考古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探索,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探讨。

  

  研讨会现场

  “守正创新,其实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更好地来延长文物的寿命,让它跟公众见面,发挥它的优势,或者是讲好我们文物背后的故事。”研讨会现场,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以《解读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相关概念和原则》为主题带来了分享。在接受采访时,他也谈到了对此次研讨会主题的理解。

  “但是守正创新的同时,我们不是臆想去修复的文物,我们守的是科学,我们修的是本真,我们依然尊重文物的真实感,这样才能给我们的后人留下一个最真实的一个历史,才能真正地把我们的文物把它保护好,把它传承好。”韦荃这样说道。

  在主旨发言环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带来《守护与重塑:数智赋能陕西文物保护利用的传承与创新》的主题分享。她表示,中小型博物馆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清数智资源和文物资源的关系,并明确发展方向。

  “数智化技术它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的手段。”周萍谈到。“比如说我们很多的数智资源,如果是做文物研究的话,我们可以把它提供给相关的科研团队,去做一些数字资源的再利用、再加工,包括跟文物的保护结合。此外,还可以用数智资源去守住我们的文物安全底线,用这些数智资源去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观众去明白每一件文物所包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我认为这是中小型博物馆最该做的一件事情。”

  同时,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表示,博物馆作为文化综合体,肩负展示地方文脉、传承特色文化的使命。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博物馆而言,需整合有限资源、链接外部体系资源,打通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隔阂,梳理并延续本地历史文脉,展示推广区域优秀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研讨会上,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绵阳市博物馆共建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绵阳工作站”正式挂牌。这一科研平台的建立,是深化馆校合作、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将为四川中小博物馆强化技术支撑、培育专业人才、推动成果转化提供示范引领。

  本文图据绵阳市博物馆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