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钱币被咬了3个牙印,却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Mga komento · 19 Mga view

北宋,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经济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据考证在大观年间人口首次突破了1亿。 人一多,产出自然就多,商业经济便红火起来。那钱的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宋朝的货币体系因此格外丰富。 宣和通宝银

  北宋,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经济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据考证在大观年间人口首次突破了1亿。

  人一多,产出自然就多,商业经济便红火起来。那钱的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宋朝的货币体系因此格外丰富。

  宣和通宝银质宫钱 嘉德2020拍卖:57500元

  铜钱不用多说,存世量极大,收藏老玩家几乎是人手都有几枚。除此之外,还有钱牌、金银锭,以及那传说中最早的纸币“交子”。

  还有一种特别的,那就是以金银为材质的“宫钱”,主要是北宋后期和南宋宫廷铸造,不流通,用在赏赐、供奉神明、或者婚礼庆典这些场合。

  其实铸造得一般不那么精细,字迹也显得有些拙朴。

  提到宋代金币,泉界大多知道背面带佛像的“淳化元宝”,它本来少见,但后来有一部分“流入”市场,如今在拍卖行也常出现,不算太稀奇了。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枚比它更罕见的金币。

  阿什河乡美景(配图)

  1996年4月27日,在哈尔滨的阿什河乡南城村,一个村民在河床里劳作时,脚在沙子里碰到一个硬东西。

  他弯腰捡起来,发现是一枚颜色暗沉,却隐隐透着黄光的圆形方孔钱。心里便琢磨:“这不会是金子吧?”

  想起老话都说金子软,他便把硬币洗干净凑到嘴边,用牙使劲咬了一下。拿开一看,钱币上清晰地留下了3个牙印。

  没错,是金子!

  早年媒体截图

  这位淳朴的村民,知道是金子后没有犹豫,一路小跑赶到当地的博物馆,想请专家鉴定并把它上交。

  不巧,那天馆里的专家正忙,没工夫仔细看他手里的东西,简单问了几句就把他打发回去了。

  村民碰了壁只好悻悻地回家。但这消息不知怎么就走漏了,没过几天,一个专收老物件的贩子找上门来。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用2000块钱把这枚带牙印的金币买走。

  但这事没完,文物贩子也有一番遭遇。

  现藏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博物馆

  贩子把金币带到了哈尔滨市区,消息很快在当地古玩圈子里传开。一位有实力的收藏家直接开出了15万的高价,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那个年代,金币加巨款可谓是“爆炸性”消息,没多久就传开了,自然也惊动了文物部门的专家。

  他们找到了那名贩子,没有厉声斥责,而是耐心地向他解释,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希望他能主动上交。

  在经过一番坦诚的沟通和劝导之后,文物贩子最终想通了,他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决定将这枚金币无偿捐献给国家。

  生娃达人:宋徽宗

  金币进入博物馆后,结果令人振奋,它和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完全不同,直径2.2厘米,重2.8克,形制是宋代典型的小平钱样式,窄边宽穿口,钱文是楷书旋读。

  上面“宣和元宝”四个清瘦俊逸的字,正是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很可能由他亲笔书写。

  有人可能会说了,淳化金佛币在五台山一次都能发现数千枚,凭啥说这枚宣和元宝金币就非常稀少呢?

  其实它背后藏着一段历史:宋徽宗不光是书画高手、败家皇帝,还是个生娃达人!

  现代很搞笑的“景区”

  根据《宋史·后妃传》等资料记载,宋徽宗一生享乐,子嗣极多,总共有66个孩子。他为了与孩子们嬉戏玩赏,一时兴起,便下令铸造了这种金币,赏给每个孩子一枚。

  所以,这种金币最初的铸造量,很可能就只有这66枚。也有一说只铸造了31枚,对应他的31个皇子。

  总之就是少,那为何会出现在东北地区呢?这就不用多说了吧,毕竟徽、钦二宗被俘虏到金国后,在那里长期居住,这枚金币很可能就是金国贵族当作战利品一并带去的。

  反之汴京被攻破后,大量珍宝被毁被抢,所以这枚金币出现在上京地区(即今天哈尔滨阿城一带)很正常。

  “大牙印”欣赏

  独一无二的孤品,这是官方的说法,可能是因为带着牙印且在东北发现,历史价值很高。

  但数量还真不是仅此一枚,1966年在应县木塔也发现一枚“宣和元宝”金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所以标题用的是问号。

  还有网上说的价值2亿也是夸张说法,今年西泠拍出的一枚靖康通宝金币,成交价207万,这大概是市场的上限了!

  而宣和元宝金币,代表的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