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密密麻麻低飞,鱼群在水面跳跃,异常现象和地震有何联系?

Kommentarer · 4 Visningar

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鱼儿跳出水面,家犬彻夜狂吠,甚至在街道也能看到胆小的老鼠成群乱窜,这些异常行为都预兆着灾难的降临。中国有句古话叫“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这些动物异常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鱼儿跳出水面,家犬彻夜狂吠,甚至在街道也能看到胆小的老鼠成群乱窜,这些异常行为都预兆着灾难的降临。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这些动物异常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地震前夕:大量鱼儿上浮翻白·】——»

  北戴河一带,水上一片白光。是成千上万的鱼儿上浮翻白,无论是大人和小孩,只要拿出捡漏的网兜就能收获满满。

  1976年,人们对于地震的概念还没有那么鲜明。看到一大群蜻蜓停在船窗,密密麻麻的堆积在一起一动不动。

  这种深绿色翅膀的蜻蜓是很多人没有见过的,随之而来的还有土黄色的蝗虫。

  最有意思的是,根据南宁海县的一个村民介绍。在地震来临前,在他家搭窝的老燕疯狂的将窝里还没有长成的小燕疯狂推向窝外。

  村民出于同情,每次都将被推出巢穴的小燕在给送回去。但是老燕对这样的好意完全不接受,反而一而再的将小燕丢出窝外。

  双方这样的僵持一直持续到7月27日,老燕在村民屋檐下盘旋一周后,带着已经学会飞翔的小燕飞走了。

  就在燕子飞走的第二天,唐山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大地震。在世界地震史上也是非常惨痛的,死亡人数高达24万余人。

  从此不难看出,老燕拼命将小燕从窝里推出来实在是无奈之举。

  在地震来临前,如果小燕无法学会自己飞翔,无论是不够结实的鸟窝还是村民低矮的土墙都是无法保护她的。

  为了能够让小燕以最快的速度学会飞翔,老燕不得不将孩子从窝里推出。就像是将雏鹰推下山崖,逼迫雏鹰学会飞翔的鹰妈妈一样。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动物只能选择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增加生存的筹码。

  除了老燕有这样反常的行为,老鼠也是其中之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被人类认定为四害之一的老鼠,平日里是不敢在大街上游荡的。

  但是在地震前夕,老鼠们不仅堂而皇之的上了街道。而且这些老鼠还会成群结伙,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紧紧跟在体型最大的那只老鼠身后。

  这些老鼠一边吱哇乱叫,一边疯狂逃窜。当时很多人都感到这种情况非常的有趣,选择留下照片作为见证。

  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往往是大灾大难的预警。

  动物总是比人类更加的敏锐,早早开始准备逃亡。不仅仅是中国唐山大地震有这样的现象,印度洋发生海啸之前就有如此奇迹。

  在灾难发生后,灾区找不到任何一具野生动物的尸体?

  «——【·海啸过后:基地没有任何一具动物尸体·】——»

  时间回转到2004年,一场巨大海啸突如其来的席卷了印度洋沿岸。数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受到波及,沿岸的植被房屋都被海水冲塌。

  救援队赶来时,只能一边搬运尸体进行处理,一边努力寻找气息尚存的人类。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被海浪破坏的地方居然没有一具属于动物的尸体。

  起初,救援队以为是错觉。后来才验证,原来受灾区真的没有动物尸体。在自然灾害面前,这些动物究竟跑向哪里避难呢?

  很多动物学家对此事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根据他们的表述,这些在斯里兰卡野生保护基地的动物早就在海啸发生前就及时撤离了。

  这次巨大的海啸深入内地三千多米,而200多头的亚洲象,亚洲豹等等都成功逃脱。甚至连人类平日觉得十分柔弱的野兔都没有受到这次海啸的波及。

  甚至还有海豚早早就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靠近平静海域附近。并且不断的跃出水面,晃动自己的尾巴仿佛是在释放某种信号。

  早在中世纪起,一些水手就发现了动物能够预警自然灾害的能力。

  如果在他们出海前,看到老鼠或者黄鼠狼等生物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情况。他们就会拒绝出海。

  在水手们的口耳相传中,老鼠的突然猖獗和活跃代表着海上将有大的风浪。为了自己的安全。自然不会再出海。

  能够预警灾害的动物非常多,所以古代时候在出征前很多军队都会携带动物进行吉凶的占卜。

  那么动物究竟为什么能够这么早就提前意识到灾难的来临,而人类却对此毫无察觉?

  «——【·为什么动物能预警灾害·】——»

  人类喜欢以观察动物的方式来寻找破解秘密的方式,至今还有很多组织坚信动物的预警能力。

  都说人有五感,分别为看,闻,触,听,尝。这五感是人类和动物都拥有的,人类的五感相对平衡,没有哪一种会特别突出。

  但是动物在这一点上恰恰与人相反,他们往往某个方面比较差,但是其他方面异常敏锐。

  比如,狗的眼神不好,不仅是色盲还看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嗅觉与听觉就变得异常的敏锐。

  一个正常人的听力范围一般处在20—20000赫兹的区间,而狗的听力范围是15—65000赫兹。

  狗和人类的差距大概有16倍,哪怕是千米外的动静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威胁性已经刻进了DNA,属于一种逃生的本能。不仅是猫狗通过本身的天赋避难,还有许多鸟类会通过磁场变化而完成迁徙。

  鸟类没有特别长时间的记忆,所以依靠的是对于磁场的特别感知。这种敏锐地感知可以帮助鸟类从北方到南方迁徙。

  我们都知道地壳运动是受到地球本身引力的变化,而像地震这样的严重事故一般出现在晚上,也是由于夜晚地壳活动最为激烈。

  人类在地球中出现的时间比起动物还是晚的多,在此之前动物才是地球的主人。

  为了能够在地球安稳的生活,动物在经受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后就进化出了独有的预警方式。

  蟑螂作为从远古时期就有的一种昆虫,他的尾部长有两千多根须毛。

  他可以根据须毛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是否有鱼,这种须毛还是天生的感震器,可以精确判断出震源的方向。

  例如鲶鱼的内耳也是隐藏的传感器装置。地震到来时就会提前跃出水面,这一点和海豚的情况非常相像。

  相比较人类面对自然的迟钝,动物反而是最敬畏的。他们通过对自然的关注和敬畏,将感知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那么人类就没有类似于“震感器”的东西了?其实是有的!

  人类除了五感之外还在“第六感”,就是大众常说的潜意识。有的人会潜意识的觉着某个街道,某座建筑很危险。

  人们对于外界感知敏感的部位叫做“犁鼻器”,这个部位会随着新生儿的逐渐长大慢慢退化。

  由于环境本身是很复杂,动物的灾难预警并不是百分百准确。就比如日本皇带鱼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发生地震。

  动物的行为只能作为参考的依据,很多视频会刻意夸大动物的某些行为,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总结·】——»

  动物的拥有感知自然的能力却是强于人,但是这种感知并没有百分百的正确性。面对一些比较奇怪的动物行为时,也不需要过于紧张。

  尤其是乌鸦象征灾难这种传闻更加是无稽之谈,乌鸦落地在某一个城市,最大可能是当地的温度更加适宜生存。

  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人类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对于一些离谱的言论也不能轻易相信。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