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人丨威海有群“探月人”,续写新时代“嫦娥奔月”的故事

Kommentarer · 13 Visninger

山东大学(威海)科研团队参与探月工程,研究嫦娥五号、六号月壤样本,揭示月球年轻火山活动奥秘,推动行星科学发展,践行探索精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张九龄诗句中的景象化为现实,一轮清辉便洒落在威海湾静谧的海面上,夜空澄澈,海浪轻吟。在这座三面环海的城市里,山东大学(威海)的校园中,有一群科学家也关注着38万公里外月球上的月海。他们是威海的“探月人”,用科研的坚毅与热忱,续写着新时代的“嫦娥奔月”故事。

  

嫦娥六号任务月背采样点及玄武岩岩屑

  多次获批珍贵嫦娥月球样品,揭示月球背面年轻火山活动和月壤太空风化的奥秘,牵头编研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多篇科研成果发布在行星科学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上……

  身为威海“探月人”团队的一员,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付晓辉是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的弟子。他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时,欧阳自远院士来校进行中国即将实施“嫦娥工程”的一场讲座点燃了他对探月事业的向往。之后他追随欧阳自远、邹永廖两位导师的脚步,从解读地球的“地质密码”,到破译月球的“月质密码”,走了一条从地质学到行星科学的跨越之路。从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到嫦娥六号月壤返回地球,他非常幸运参与到中国探月事业中,并十分荣幸见证我国嫦娥工程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聚焦于行星表面物质在地质作用下的演变规律,他的研究横跨月球火山与撞击历史、火星水活动痕迹、太空辐射与矿物相互作用等多个领域。

  2020年,人类时隔44年再度获得月球样本——嫦娥五号带回了1731克月壤;2024年,嫦娥六号又从月球背面取回1935克样本。这些样本极为珍贵,对科学家们而言是无比珍贵的“天外来信”。当山东大学科研团队历经严格申请最终发表多篇嫦娥月壤研究论文,那份激动背后,也映照着每一个探月人必须回答的初心:为何要倾注如此心血,去解读这些来自遥远月球的“密码”?

  答案既务实,也关乎长远。一方面,月壤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直接关系探测器能否稳着陆、月球车能否顺利行走。只有读懂月壤,才能让中国的探测器在月球上“站得稳、走得远”,为未来载人登月与甚至长期驻月积累关键数据。

  另一方面,月球作为地质活动近乎停滞的星球,犹如一座太阳系的“时间胶囊”,既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前哨站”,也成为理解地球演化历史的天然“对照样本”。在这里,科学家能读到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可以“跳出地球看地球”。

  付晓辉以我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的发现为例解释,此前人类获得的月球样本——无论是来自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还是苏联的月球计划,其年龄均超过30亿年。而嫦娥五号带回的玄武岩形成于约20亿年前,属于月球地质历史中“年轻”的火山产物。付晓辉解释道,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它表明直到20亿年前,月球内部仍有地质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有地质生命的星球”。“因此当时的报道都说我们的发现为月球火山活动‘年轻’了近十亿年!”

  谈及威海在探月工程中的角色,付晓辉幽默地比喻:“隔壁的哈工大(威海)负责造火箭、探测器,属于‘前期攻坚’;而我们分析月壤,可以说是‘后期研究’,是来‘摘果子’的。”

  

  同时,那些被外人视作浪漫的“奔月故事”,实则是与孤独为伴的日常。“科研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诗意,更多时候是枯燥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付晓辉说,“比如我们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必须在暗室内进行。实验做到深夜,万籁俱寂,只有绿色的激光映照在月壤颗粒上,那种孤独感特别真实。”

  月壤样本极其珍贵,研究团队必须采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精细分析。“申请到月壤样品非常不容易,整个团队都特别激动。”付晓辉回忆,“仪器24小时不停机,我们团队轮班值守。我们看着屏幕上一行一行扫描后显示出月壤的图像,大家都目不转睛,我自己也好奇月壤颗粒什么样子,也是凑近了去看。那种激动、喜悦,难以言表。”

  以星空为图,以探索为笔,山东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与国家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同频共振共同成长。谈及这份与月球探测事业相伴的育人历程,付晓辉十分感慨:“很多年前,欧阳老师就向我们描绘过探月与登月的蓝图。我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亲眼见证梦想成真。如今的学生一入门就能接触真实月壤样本,山东大学在学科资源、科研平台上的持续投入,为学生搭建了通往深空探索的‘快车道’,这是对他们投身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的莫大的激励。我国后续有更多嫦娥、天问任务已经立项实施,是青年学子逐梦深空、矢志报国的大舞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威海的“探月人”在这片滨海之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立足自身科研工作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探月精神、践行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使命,然而目光所及,已是更遥远的深空。

  

  策划:王磊 张达伟 高娜 马震

  统筹:刘美显 金文馨

  记者:宁晓洁 林啸

  视频:邓云峰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