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东北大妈退休创业,73岁干出一家上市公司,给家里赚了138亿

评论 · 0 浏览

大多数人在退休之后都会过上含饴弄孙,跳跳广场舞,遛弯买菜的生活。 而沈阳的关玉香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而是选择退休之后创业去了。 经过18年的摸爬滚打,73岁的她创立出了一家上市公司,给家里赚了138亿。 1989

  大多数人在退休之后都会过上含饴弄孙,跳跳广场舞,遛弯买菜的生活。

  而沈阳的关玉香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而是选择退休之后创业去了。

  经过18年的摸爬滚打,73岁的她创立出了一家上市公司,给家里赚了138亿。

  1989年底,50 岁的关玉香从北京仪器仪表公司退休,手里攥着32年工龄攒下的经验,没在家歇几天就揣着积蓄创办了仪表公司。

  可没经验又碰上个不景气的市场,折腾三年厂子就关了门,第一次创业败得干脆。

  身边人都劝她“认命”,说这把年纪该享清福了,关玉香却没熄了那股劲。

  1994 年去海南旅游时,关玉香发现了新门道:当地饮料厂遍地都是,椰汁、芒果汁摆得满街是,可装饮料的易拉罐几乎全是中国台湾或韩国产的,本地压根没有像样的制罐厂。

  正巧海南文昌清澜开发区在招商,政府承诺能垫资200 万元支持建厂,她当即拍板:就干制罐。

  家里人都替关玉香捏把汗,毕竟跨行创业,还欠着 200 万外债,可关玉香只想着 “怎么把事做成”。

  她掏出半辈子攒的30万,凑够启动资金,在文昌建起海南奥瑞金包装公司,最初就 16 个工人、一条简陋生产线。

  建厂那阵子,关玉香干脆搬去宿舍跟工人同吃同住,工程上的琐事、突发状况全靠她盯着,夜里还得琢磨怎么组建团队。

  为了挖来靠谱的技术人才,她不仅给股份,还直接在海南给对方买车买房,把后顾之忧全解决了。

  最头疼的是技术关,初创时从台湾一家企业买设备,对方态度傲慢得很,连技术文件都不给,甩下句“给了你们也看不懂”。

  这话像根刺扎在关玉香心里,也让她认准了 “技术才是底气”。后来奥瑞金一直抱着 “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规矩,跟这口气脱不了关系。

  日子刚有起色,订单却没着落,小厂子只能接些小饮料厂的活,利润薄得可怜。

  1995年,听说泰国红牛要在国内建厂,创始人许书标还是文昌祖籍,关玉香立马觉得 “机会来了”。

  可员工都觉得她异想天开:“人家是大公司,咱们要人没人要设备没设备,凭啥跟你合作?”

  她不管这些,揣着资料就往深圳跑,果然吃了闭门羹。

  但关玉香没白去,摸清了红牛的硬要求:罐体得用粉末补涂工艺,比当时普遍的液态补涂防腐蚀效果好得多,可这套技术设备全得进口,成本高还没别人要。

  关玉香咬咬牙,抵押了工厂凑钱引进技术,接着拉上儿子周云杰(特意从机关辞职来帮她),两个多月里在海南、深圳、广州之间跑了 41 趟,改图纸做样品,终于打动了红牛。

  1996 年7月,第一个奥瑞金产的红牛罐走下生产线,公司立马活了过来。

  1997 年红牛北上设厂,关玉香紧跟着在北京怀柔建厂,后来红牛开到湖北、广州,奥瑞金的厂房就建在旁边,这种 “贴身供货” 的法子,让红牛成了最稳的大客户。

  到 1998 年,奥瑞金一年能产 1.5 亿个罐子,1999 年技术改造后直接冲到 1.8 亿个。

  关玉香没止步于接订单,有回新疆番茄酱厂找过来,说他们的罐子比国外贵。

  她算了笔账,人工管理都便宜,问题出在罐身铁皮上,国内用 0.21mm 的铁,国外早用上 0.13mm 的 DR 材了。

  关玉香立马带着团队找钢厂合作攻关,硬是把铁皮厚度降到 0.12mm,跟国际标准看齐,成本一下就下来了。

  更难的是覆膜铁技术,当年国外对这项技术严防死守,日本、欧美企业连参观都不让靠近。

  2007 年奥瑞金立项调研,关玉香砸钱又砸人,花了两年调研,两年实验,在绍兴建试验线,在北京装试制线,直到 2014 年中试线才顺利下线。

  熬了七年终于打破垄断,到2021年底,光覆膜铁罐子就产了 25 亿个。

  就这么摸爬滚打18年,2012年10月,奥瑞金在深交所挂牌,成了A 股金属包装第一家上市公司。

  这年关玉香73岁,公司年营收35亿,市值稳步增长,后来常年维持在百亿以上,2023 年营收更是达到 138.43 亿。

  她当年许下的“2023 年累计纳税 100 亿”的目标,也顺顺利利实现了。

  如今奥瑞金的罐子早不止装红牛了,元气森林、百威啤酒、可口可乐这些常见的牌子,好多都用它家的包装。

  80 多岁的关玉香虽然不直接管经营了,但她留下的那股“要做就做好”的劲头,还在这家公司里传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