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启动。图/IC photo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计划在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招募7000名讲学教师,旨在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挥银龄教师的支教支研作用,无疑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学校优秀教师短缺问题。然而,在该消息引发关注后,像“这是跟大学毕业生‘抢岗位’”等疑虑,也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讨论。
这其实是对银龄讲学计划的误读。一段时间以来,为加强农村师资建设,我国通过公费师范生等计划,为农村地区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但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少等问题,有的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研水平也有待提升。
而刚退休的银龄教师,有不少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再就业”意愿且教学经验丰富,完全可以到农村地区学校讲学,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发挥余热。
除了可以发挥余热外,招募银龄教师,还有一大优势:退休教师有退休金保障,相对于招聘在编教师来说,无需投入太多经费。据介绍,义务教育阶段讲学教师工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年人均2万元标准共同分担。
在银铃教师的选择上,相关方面其实也有着严格的标准。银龄讲学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以高级教师为主。可见,银龄讲学计划不仅不会抢大学毕业生“抢岗位”,反而可以补齐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当然,虽说不存在“抢岗位”的问题,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不少现实挑战:一年时间中银龄教师能做什么?如何处理招募银龄教师“短期”支教支研与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值得审慎对待。
显然,要想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的作用,需要乡村学校有系统性的规划,根据银龄教师退休前的职位、专长,安排合适的岗位,给他们充分发挥余热的空间。
换言之,乡村学校不能“被动”落实银龄计划,而银龄教师也需尽快融入乡村学校,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年轻教师传帮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乡村教师的年龄结构问题,也该引起重视。要明晰的是,要让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关键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吸引青壮年教师扎根乡村学校从教,尤为必要。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我国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依然严峻。另外,在实施乡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地区,乡村学校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教师年龄结构呈“U”形特征。
具体而言,就是乡村学校年轻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多,青壮年教师少,一些年轻教师在完成服务期后就离开乡村学校,乡村学校的优秀校长、骨干教师被城镇学校或发达地区学校挖走。
就此看,除了招募银龄教师外,从长远看,要想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建设问题,还需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本身的吸引力,吸引并留住优秀青壮年教师在乡村从教。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补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