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需警惕!虾肉并非“安全食”,这4类食物更要少吃

评论 · 3 浏览

李大爷今年 62 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常年有高血压的毛病。平日里他也知道要少吃肥肉、少喝酒,可一说到海鲜,尤其是虾,他总觉得“高蛋白、低脂肪,怎么可能对血压不好呢?” 直到一次例行体检,医生直接

  李大爷今年 62 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常年有高血压的毛病。平日里他也知道要少吃肥肉、少喝酒,可一说到海鲜,尤其是虾,他总觉得“高蛋白、低脂肪,怎么可能对血压不好呢?”

  直到一次例行体检,医生直接摇头:“您血压控制不下来,跟虾肉和其他一些食物都有关系!”

  这句话让李大爷心里一惊——虾肉怎么成了“隐患”?

  医生耐心解释,很多人对饮食的理解有偏差,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吃错了食物,再多的药物也压不住血压。

  古人常说“病从口入”,其实不仅指传染病,高血压这种慢病也离不开日常饮食。

  接下来,咱们就跟着医生的提醒,把这几个容易“踩坑”的食物说清楚。

  一、虾肉:营养丰富,但盐分暗藏杀机

  虾肉的确是好东西,富含优质蛋白和锌、硒等微量元素,《本草纲目》里就记载虾有“补肾壮阳,通乳之功”。

  可问题是,海水虾天生含有较高的钠盐,再加上烹饪时常用盐、酱油调味,无形中让盐分摄入量超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和血管的压力,从而让血压居高不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国人平均摄入量超过了 10 克。

  李大爷喜欢的“白灼虾”,蘸点酱油、再喝点啤酒,看似健康,其实已经远远超过安全线。

  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把虾肉当作“无害食品”,适量吃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清淡烹饪,避免过多调味。

  二、加工食品:隐藏的“盐仓库”

  速冻饺子、腌菜、午餐肉、罐头食品……这些东西方便、省事,还挺下饭。但它们往往是高盐的代表。

  比如一罐午餐肉,100 克里可能就含有 1.5 克以上的盐。长久吃下去,就算平时少放盐,钠的摄入量也远远超标。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五味入口,各有所伤。”意思就是不同的味道吃多了,会伤害不同的脏器。咸味主入肾,盐吃多了,伤的就是肾和血管,血压自然跟着飙升。

  医生提醒,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餐桌上总少不了咸菜、香肠、午餐肉,那高血压一定很难控制住。

  想稳住血压,就要学会少吃这类加工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三、油炸食品:酥脆背后的“血管杀手”

  炸鸡、薯条、油条,光是闻着味儿就让人流口水。但这些油炸食品里暗藏的危害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它们富含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会提高坏胆固醇(LDL),降低好胆固醇(HDL),直接加速动脉硬化。

  研究发现,常吃油炸食品的人群,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比不吃的人高出 20% 以上。更要命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代谢功能下降,油脂堆积更快,对血管的损害成倍增加。

  中医讲“痰湿内阻,则气机不畅”,长期吃油腻油炸物,就容易形成所谓的“痰湿体质”,人会变胖,血压更难稳定。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炸鸡的酥脆和薯条的香,真的是健康的大敌。

  四、高糖食物:甜蜜陷阱

  很多人觉得糖和血压没关系,其实不然。含糖饮料、蛋糕、糖果,看似跟“咸”沾不上边,但长期吃太多,照样能让血压飙升。

  美国《高血压杂志》曾发表一项研究:每天喝 1 瓶含糖饮料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比不喝的人高出 26%。

  原因在于,过量糖分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紊乱,带来血糖和血脂的异常,最终增加心脏和血管的压力。

  《素问》有言:“膏粱之变,足生大疾。”意思就是过于甜腻、精细的饮食,会埋下大病隐患。高血压患者若还沉迷奶茶、蛋糕,不仅血压难控,还可能一步步走向糖尿病、冠心病。

  五、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美味里的隐忧

  不少人觉得“我不爱吃肥肉,就吃点瘦牛肉、羊肉问题不大”。但红肉本身就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如果再是火腿、腊肉、香肠之类的加工肉制品,那里面的盐和添加剂含量更高。

  有研究显示,经常大量食用红肉的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比素食人群高出一倍以上。医生建议,如果想吃肉,可以选择鸡胸肉、鱼肉等低脂肪蛋白质,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血管带来太大负担。

  中医也有类似观点,《金匮要略》中提到“肥者令人内热”,意思就是肥腻之物容易助火生痰,加重血脉运行的阻力。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红肉尤其是加工肉制品,确实要少碰。

  六、饮食调养的智慧

  高血压不是一朝一夕得的,控制也需要长期坚持。饮食调养就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医生给李大爷的建议是:

  每天盐不超过 5 克,可以用柠檬汁、醋、香料来替代部分咸味。

  多吃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比如香蕉、菠菜、土豆,这些都有助于平衡血压。

  少吃外卖、少喝饮料,自己下厨才能更好地控制调味。

  中医还会推荐一些食疗方法,比如山楂泡水、芹菜煮汤,帮助降压、舒缓心情。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配合适度运动和规律作息,血压才能真正稳下来。

  李大爷听完医生的话,回家就对老伴说:“以后别再给我囤虾和香肠了,我宁愿多吃点青菜。”

  其实,高血压患者并不是要把所有美食拒之门外,而是要懂得分清轻重缓急,避开对血压最不利的几类食物。

  虾肉不是“安全食”,加工食品、油炸食品、高糖饮料、红肉加工肉才是血压的大敌。若能做到少吃这些,搭配合理饮食,高血压也能慢慢被稳住。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把握好嘴上的分寸,就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

  校对 庄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