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校友齐聚母校,轮椅上的她泪洒校园,却为何坚持到场?

Comments · 13 Views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5周年校庆那天,校园里人头攒动,热闹得像过年。年轻的毕业生穿着校服蹦蹦跳跳,老校友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脸上却笑得像孩子。无论年纪大小,他们都因为一个名字聚在一起——山师附中人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5周年校庆那天,校园里人头攒动,热闹得像过年。年轻的毕业生穿着校服蹦蹦跳跳,老校友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脸上却笑得像孩子。无论年纪大小,他们都因为一个名字聚在一起——山师附中人。

  

  校门口,于少莉奶奶坐在轮椅上,眼睛亮亮的,像是回到了60年前。她和丈夫李泽庆是1965年的同班同学。于少莉退休前在山东省科学院设计歼七战斗机的雷达罩,李泽庆则是核电站的退休工程师。于少莉今年心脏病犯了五次,可她还是坚持要来,“想看看老师,找找老同学”。李泽庆推着轮椅,笑着说:“她倔得很,非要来!”这股对母校的感情,隔着几十年都没淡。

  

  校园里,学校特意弄了好几个打卡点,像签名墙、校史馆、人工智能实验室,还有美术教室的“漂漆扇”体验。校友们在签名墙上写下祝福,字里行间全是真心。校史馆里,老照片勾起一堆回忆,75年的故事像老电影一样在眼前放。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年轻校友们围着新设备啧啧称奇,老校友们也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美术教室里,大家拿起扇子体验“漂漆”,笑声不断,好像又变回了当年的少年。

  

  教室里,校友们坐回老课桌,喊着“上课!起立!老师好!”熟悉的声音一出,时间好像倒流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的不是新课,而是当年的趣事。底下的人笑着,偶尔还抹把眼泪。于少莉奶奶坐在教室后排,听得认真,旁边李泽庆握着她的手,俩人眼神里全是温暖。

  

  食堂的香味,可能是最勾魂的记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端上来,校友们排着队,争着尝一口当年的味道。有人端着盘子说:“这味道,还是当年的感觉!”吃着饭,聊着天,校园里的烟火气让人觉得,时间好像没走远。

  

  学校门口的彩虹桥下,年轻校友和老校友混在一起拍照。20多岁的毕业生牵着小孩,指着桥说:“我当年就在这追过女孩!”70多岁的老校友听了,哈哈大笑:“我们那会儿也在这聊过天!”桥还是那座桥,人却换了一拨又一拨,可那份对学校的爱,始终没变。

  

  校史馆里,一张1965年的毕业照吸引了不少人。于少莉指着照片里的自己和李泽庆,笑着说:“那会儿我俩可没少吵架!”李泽庆接话:“可最后还是结婚了!”大家听了都乐了。这张照片不只是他们俩的故事,也是山师附中75年来的缩影——几代人,从青涩到白发,母校一直是心里的根。

  

  人工智能实验室是这次校庆的亮点之一。学生们展示的机器人和编程作品,让老校友们开了眼界。一位80岁的校友感慨:“我们那会儿,哪有这些高科技?可精神是一样的,学好本事,报效国家!”年轻校友们听着,点头赞同。学校负责人说,山师附中一直教学生“爱校、爱学、爱教”,这精神从没变过。

  

  美术教室的“漂漆扇”体验,让不少人玩得不亦乐乎。年轻校友手把手教老校友,颜料在扇子上晕开,像一幅幅小画。有人开玩笑:“这扇子拿回去,家里人得以为我成艺术家了!”笑声传遍教室,连路过的老师都忍不住加入。

  

  校庆活动不只是回忆过去,更是给未来攒劲儿。学校负责人说,75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校友们聚在一起,不光是叙旧,更是把当年的那股冲劲儿带到今天的生活里。于少莉奶奶虽然身体不好,但她说:“只要还能动,我每年都来!”这话让旁边的年轻校友红了眼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