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里街区“十一”开街1.4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巧变文化秀场

Komentar · 12 Tampilan

温州网讯  青瓦斜檐与玻璃幕墙相映成趣,艺术空间与传统茶馆隔巷相邻。国庆期间,位于鹿城区县后巷的华盖里文化商业街区迎来正式亮相,由此1.4万平方米的旧民居重焕生机——这既是老街巷焕新的生动见证,更是

  温州网讯  青瓦斜檐与玻璃幕墙相映成趣,艺术空间与传统茶馆隔巷相邻。国庆期间,位于鹿城区县后巷的华盖里文化商业街区迎来正式亮相,由此1.4万平方米的旧民居重焕生机——这既是老街巷焕新的生动见证,更是温州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迈向“品质提升”的精彩缩影。

  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老街实现“串珠成链”。华盖里项目依托东瓯王庙、墨池公园等文化地标,与五马—墨池街区联动发展,通过“文化织补、风貌协同”,打造集“文化休闲+夜经济”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首期开街的商业面积约4000平方米,目前已引入18家商户,涵盖艺术展览、实景演艺、萌宠互动、复古茶室等多元业态。

  从去年晏公殿巷、大厅巷的焕新升级,到今年五一信河“七十二半巷”与后市巷的惊艳亮相,再到如今华盖里、九山书会、谯楼、墨池坊等区域的“连线成片”,秉持“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微改精提”原则,五马历史街区正由点及面、多维焕活。据统计,去年该区域吸引客流超280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突破45亿元。

  让青石板路既承载历史厚度,也回荡时代新声——这样的更新实践,正在温州全城蓬勃生长。流水潺潺,廊檐相接,旧式民居与现代商业空间交错而立,瓯海梧田老街从昔日的城中村跃升为热门文旅地标,并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项目,随着二期建设的持续推进,更多功能空间与体验场景将有机嵌入;一步一景、客似云来,古戏台上雅韵悠扬,八月的龙湾寺前街人流涌动,月客流量超68万人次;依托宋元遗址文化IP,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正致力重现斗城“北埠”繁华场景;瑞安忠义街、平阳坡南街老街也焕新出圈,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激发消费活力的城市地标。

  “走进一条街,读懂一座城”。从“盆景”到“风景”,这些“点上开花”的项目,串联成温州探索老街更新的清晰路径:让存量空间转化为优质发展增量,保护和发展并举,推动古街提质升级,既留住城市记忆,又焕发全新活力。

  老街更新不仅是“面子”的焕新,更是“里子”的革新。

  近年来我市在政策机制上持续创新:双井头旧村片区通过“征租引并举”模式,盘活5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华盖里二期开创“带建筑地块出让”先例;“小微工程消防审批承诺制”有效提升审批效率。同时,温州积极出台历史街区保护专项规划,《温州市住宅建筑品质提升设计导则》等系列标准规范相继实施,系统性推动城市品质实现跃升。目前,《温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及多项配套技术规范正在加紧编制,从顶层设计构建规范化、可持续的更新路径。

  今年6月,温州成功入选国家城市更新行动名单,获总额不超过8亿元的定额补助;7月,再有14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4.48亿元,标志着温州路径获国家层面充分肯定。

  同步推进的还有公共空间的提质升级:2024年,全市改造提升闲置空间50处,新改建管网122.8公里;今年还将改造市政管网50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5个,建成首批示范社区39个,更新住宅老旧电梯2000台,打通断头路20条。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擦亮温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继续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坚持内涵式发展、精细化运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温州样板。

  来源:温度新闻

  供稿:温州日报

  原标题:华盖里街区“十一”开街 1.4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巧变文化秀场

  记者 邓帆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来源:温州新闻网-社会】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