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中国科学家打造现实版“诺亚方舟”

评论 · 0 浏览

还记得《后天》里冰封世界的末日场景吗?如果极端灾害来临,地球如何“重启”生机?答案就藏在这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里保存着10万份野生植物种子,规模全亚洲最大,堪称现实版“诺亚方舟”!

  还记得《后天》里冰封世界的末日场景吗?如果极端灾害来临,地球如何“重启”生机?答案就藏在这里,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这里保存着10万份野生植物种子,规模全亚洲最大,堪称现实版“诺亚方舟”!

  这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保存有很多珍贵的种子,比如科研人员从珠峰海拔6200多米采集回来的须弥扇叶芥的种子,还有从蒙自天坑采集回来的大花石蝴蝶的珍贵种子。迄今为止,我国科研人员一共采集保存了大概1.2万种、10万份,占到了我们国家1/3左右的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

  干燥低温的环境能让种子像三体人一样“脱水”,理论上种子在这个休眠舱里能安稳“沉睡”数百年至几千年。

  除了低温休眠,“诺亚方舟”还有三大硬核本领。

  首先是超低温急冻。有些植物种子脱水干燥后无法存活,比如麦冬、三七、香樟等,科学家就会用零下196℃的液氮把它们冻起来,DNA跟着进入“时空暂停”状态,保持长久活性。

  其次是克隆备份。像箭毒木、罗汉松、沉香树等一些热带植物的种子,无法适应低温环境,科学家就会从植物身上直接取一小块组织,离体培养维持活性,相当于把植物的DNA“复制粘贴”了一份。

  最后科研人员把植物体细胞诱导成胚性细胞,发育成胚芽,相当于“一键还原”成小苗,堪比生命版“3D打印”。

  在这个现实版的“诺亚方舟”,存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地球的“复活甲”——它们是濒危物种的“最后希望”,是未来农业的“抗病密码”,更是生态修复的“绿色弹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