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热潮中强势“出圈”佛山市博物馆何以火爆?

Kommentarer · 0 Visninger

试运行一周接待游客近4万,在国庆中秋长假的文旅热潮中强势“出圈”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许晓静 国庆中秋长假的文旅热潮中,佛山一座文化新地标强势“出圈”。佛山市博物馆自9月29日试运行以来,至

  试运行一周接待游客近4万,在国庆中秋长假的文旅热潮中强势“出圈”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许晓静

  国庆中秋长假的文旅热潮中,佛山一座文化新地标强势“出圈”。佛山市博物馆自9月29日试运行以来,至10月5日一周内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真正成为全民乐享的城市文化客厅。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国庆中秋假期的第一天,距离开馆还有半小时,游客已经在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翘首以待。

  佛山市博物馆试运行期间如此火爆的秘诀是什么?答案藏在立体全面的展览服务中。重磅展览与明星文物双重加持,极具本土特色的非遗市集,500平方米的儿童文博天地,藏书超2万册的主题图书馆……多重文博空间宛如魔方,让游客真正“玩转”佛山市博物馆。

  展览服务有“料”又有“解”

  博物馆的“吸睛力”首先源于6大精品展览与明星文物的双重加持。近5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传奇都会——佛山历史文化陈列”“石湾是个美陶湾”“风物最岭南——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3大基本陈列立体呈现佛山文脉。

  国宝厅内,“海丝珍宝——‘南海Ⅰ号’出水文物精品展”精心撷取了22件“南海Ⅰ号”出水文物,包括南宋金项饰、南宋龙泉荷叶中碗、南宋菊瓣口绿釉小盘等。这些来自深海的使者,正向游客讲述一段尘封海底的历史。

  其中,金项饰作为粤博入选《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两件文物之一,堪称此次展览的“镇展之宝”。它是“南海Ⅰ号”出土的第一件金器,虽沉入海底近千年,仍旧光彩夺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临展厅则以开阔的空间、明暗相间的灯光营造出深邃幽静的氛围,观众徜徉其间,参观“镜观万象——汉代铜镜中的图像与铭文”展。铜镜典雅的造型和神秘优美的纹饰图样,蕴含着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意趣。

  “樵见佛山 扬帆岭南”沉浸式数字展厅,更以720度环绕视觉与立体环绕声效,打造“一步入画”的沉浸体验。光影流动中,数千年佛山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博物馆观展服务有“料”又有“解”。10月1日至8日,博物馆安排8位讲解员轮流为观众讲解,每日提供12场免费讲解,此外还安排了3场专家讲解,充分满足观众如今越来越专业的观展需求。

  找到自己的“文化角落”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文创市集每天都热闹开市。彩扎(佛山狮头)、佛山木版年画、香云纱染整技艺、石湾陶塑技艺等8个非遗手工艺项目,佛山酝扎猪蹄、石湾玉冰烧酒、陈村粉等6个非遗美食项目齐聚佛山市博物馆。观众在看展之余,还能在烟火气中感受佛山非遗的鲜活魅力。

  此外,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南海区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等四所市内博物馆也纷纷带来各自的精品文创。这些兼具颜值与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文创,成为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不二之选。

  除了市集,博物馆还贴心开设文博非遗主题图书馆与儿童文博空间。500平方米的儿童文博空间可供50组家庭同时开展亲子活动。无论是热爱阅读的文博爱好者,还是带娃逛馆的亲子家庭,都能在佛山市博物馆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角落”。

  未来持续赋能佛山文旅

  佛山市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其最初与佛山祖庙相融共生,同时统筹管理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专题场馆。

  2008年,佛山市博物馆与祖庙管理机构分设,转型为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场馆建设自此被提上议程。历经十余年筹备建设,佛山市博物馆终在今年迎来试运行阶段。

  立体全面的展览服务精准契合不同观众群体的文化需求,这无疑是佛山市博物馆的“加分项”,也是试运行期间持续火爆的秘诀所在。

  深厚的馆藏是一座博物馆的底气所在。根据《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佛山市博物馆文物藏品数量达3.44万件/套,位居全省第三;佛山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量6323件/套,位居全省第二。

  试运行期间的火爆只是开始,未来这座文化新地标将持续为佛山文旅注入新活力。据悉,佛山市博物馆未来将筹备举办境外文物大展,让市民游客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物精品展览。

  编辑:聂粤

  来源:金羊网

  【来源:金羊网】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