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广东一男子在旅游时遭遇海鲜高价消费,仅点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就被收取661元,此事被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该男子称,本想用团购券但商家称过时间了,然后问价格商家也没说,只是说吃完再结账。对此,商家却有不同说法,称顾客点菜时已明确告知价格与斤数,实际收费比标价还低不少。顾客所点的螃蟹重2.4斤(单价188元/斤),蛏子3斤(单价68元/斤),加上2人茶位费共6元,总计661元。商家坚称自己是明码标价,若顾客认为不合理,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投诉。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仍有诸多疑问和争议。一来,两个菜661元,到底贵不贵?恐怕很难一概而论。海鲜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庆期间正值旅游旺季,价格有所浮动可以理解。况且,市场消费行为以自愿为原则,若商家明码标价、提前告知,顾客自愿消费本无可厚非。但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两盘菜是否值这个价还真得打个问号?对此,也有网友质疑,是否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2.4斤的螃蟹、3斤的蛏子,怎么看上去就这两小盘?
二来,到底有没有明码标价?这也是争议的焦点,顾客和商家目前各执一词,具体是怎么回事,仍不得而知。如果商家提前说明了价格,顾客就有了选择的机会,贵可以不吃,但不能吃了再嫌贵来投诉,这样也难言合理。
出门旅游,吃喝玩乐,最怕遇到的就是宰客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一味排斥高价,但贵要有贵的道理,要物有所值,价格也应公开透明。对商家来说,做生意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越是清晰明了,就越少一些扯皮的空间,大大方方做良心生意,消费者自然也会用脚投票。
目前,事件到底怎么回事,暂不清楚。商家是不是明码标价,有没有缺斤少两?顾客是不是恶意投诉?如此种种,都需要有个说法,不能任由商家和顾客各执一词,隔空打口水仗。当地相关部门还应尽快介入调查,查清争议,以事实真相回应网友关切。如果商家没问题,要给予澄清,对这类恶意投诉抹黑商家的行为也要严肃批评;如果商家有问题,也要通报并严肃处理,维护好国庆期间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别让“海鲜刺客”既毁了游客的心情,也砸了一地的口碑。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