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徽风皖韵魅力

Kommentare · 0 Ansichten

办“村晚”、唱村歌、看展览、寻“宝藏”,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从社区到乡村有序铺展,各项文化展演和文博展览从舞台到馆舍精彩亮相。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遇,一份份饱含家国情怀与文化温度的节日贺礼,为共和

    办“村晚”、唱村歌、看展览、寻“宝藏”,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从社区到乡村有序铺展,各项文化展演和文博展览从舞台到馆舍精彩亮相。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遇,一份份饱含家国情怀与文化温度的节日贺礼,为共和国庆生,为生活添欢乐。

    同声唱 同台庆

    从9月底至10月1日,合肥市柿树岗乡的莲湘广场上,“四季村晚”文艺汇演点燃了乡村舞蹈队的热情。当地拥有莲湘舞、门歌等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村民们带着属于他们的艺术作品上“村晚”、放光彩。

    文艺展演大荟萃、群众才艺大比拼。2025黄山市“百姓大舞台·群星璀璨”系列活动总决赛国庆前夕打擂台。百团汇演!“迎中秋 庆国庆 展风采”舒城县群众艺术团队的城区专场10月2日亮相。蚌埠市固镇县垓下遗址公园10月5日则迎来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暨“我们的节日·中秋”文艺演出活动。

    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前后,全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400余场。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富有创意的节庆文化活动,同样于展览之余提升了到访者的参与度与体验感,营造了“同声唱”“同台庆”的节日氛围。

    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博物馆精心策划“月满凌家滩”系列活动,打造集非遗集市、考古互动、汉服讲解、月饼DIY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中秋奇妙游开场了,写诗签到、徽州主题灯谜、传统投壶、秉烛夜游等环节,再现古人中秋雅集场景,让观众在烛影摇曳中沉浸式共享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创品牌 创佳作

    汇聚22个省(区、市)61家文博单位的362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包括来自三星堆、武王墩、海昏侯等重要遗址的197件国家一级文物……安徽博物院最新特展“金耀九州——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登场。该展为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省博物馆推出400余项陈列展览与社教活动,新展特展、重磅佳作,令人印象深刻。阜阳市博物馆“淮河中游古代科技文物展”与安庆博物馆“黄梅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双双入选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前者通过“二十八宿圆盘”等珍贵文物展现淮河流域的科技智慧,后者以丰富实物资料呈现黄梅戏文化的传承发展。

    而在剧场、广场,古镇、老街,社区、景区,闪亮的文化品牌活动也与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互相加持。在安徽百戏城,“好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第四季活动,推出话剧《徽商传奇》、京剧《红鬃烈马》、黄梅戏《雷雨》等7部优秀剧目;“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活动推出豫剧《朝阳沟》、扬剧《推拿》等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

    精品剧目大戏迭出,群文品牌星光熠熠。在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杜郢村、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老街、芜湖牛埠镇竹丝湖景区等地,村歌村晚热闹登台。10月1日晚,一曲黄梅歌《六尺巷》在安庆市皖江公园广场响起,2025“安庆处处唱黄梅”文艺惠民演出首场展演启幕,7000名观众到场观看。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该活动在当地广泛开展黄梅戏大戏小戏等系列文艺演出。

    焕新颜 焕生机

    10月1日,夜幕降临,铜陵犁桥水镇灯火辉煌。黄梅戏《天仙配》翩然起舞水上舞台。打破传统舞台的界限,安徽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把演出放在古巷、小桥、水上舞台等实景场地,本次演出以《天仙配·鹊桥》为蓝本,融入“仙游水镇”等全新情节。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实践,不断拓展了艺术呈现的实践,也拓展着文化阵地的边界,围绕中秋民俗与国庆氛围,融合现代科技打造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与场景营造中焕发新生机。

    安徽博物院推出“寿春楚歌XR沉浸探索体验展”,构建出可行走、可交互的“楚都元宇宙”;同步开展的“穿梭时空·奇遇安博——AR剧本体验活动”让观众化身“时空探秘者”解锁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安徽名人馆新开放的数字沉浸展厅也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热门打卡地,沉浸式裸眼3D空间的《锦绣安徽 迎客天下》与《江淮星火:文明基因的时空巡礼》两部影片收获观众一致好评。合肥市中心图书馆的“乐声唤醒·强国有我”主题音乐快闪,将爱国主义的主题活动融入阅读场景,创新文化空间的表达形式。(记者 晋文婧)

(责编:刘颖、金蕾欣)

  【来源:安徽日报】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