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保护从日常细节入手

Comentarios · 11 Puntos de vista

长沙晚报10月6日讯(通讯员 王小运 全媒体记者 徐媛)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最令人谈之色变的一种。对患者来说,即使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如果护理不当、控制不佳,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不

  长沙晚报10月6日讯(通讯员 王小运 全媒体记者 徐媛)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最令人谈之色变的一种。对患者来说,即使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如果护理不当、控制不佳,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不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胡维表示,“糖尿病足”患者如果科学预防,就能有效避免病情发展带来的健康威胁。

  为什么“糖尿病足”如此脆弱?胡维介绍,糖尿病足源于两大隐患,一是神经病变(失去“感觉”)。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四肢末梢的神经,脚就像戴上了手套,逐渐变得麻木、迟钝。这意味着踩到图钉、鞋里进沙子,可能毫无痛感;洗脚时水温过高,烫出水泡浑然不知。失去了疼痛这个最重要的“报警系统”,小伤口就此埋下祸根。二是血管病变(断送“补给”)。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甚至堵塞,这意味着血液(携带氧气、养分和免疫细胞)难以到达脚部;一旦出现伤口,缺乏营养和修复材料,伤口便极难愈合;细菌入侵时,免疫细胞“援军”无法抵达,导致感染失控。

  当“失去感觉”和“血液循环差”同时存在,一个微小伤口就会迅速演变为难以控制的感染、溃烂甚至坏疽,最终为了保全生命,医生可能不得不选择截肢。

  “每日足部自查是所有预防措施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环。”胡维表示,患者要在光线充足处,每天一次按顺序检查:脚面、脚底、脚后跟有无伤口、裂口、水泡、淤青;每一个脚趾缝有无糜烂、潮湿;趾甲有无嵌甲、过长或变厚;皮肤有无干燥、开裂、颜色异常(发红、发紫、发白);形态有无肿胀、鸡眼、老茧或畸形。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哪怕只是一个红点或小水泡,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正确洗脚。尤其是进入秋冬季,洗脚水温控制在37℃左右(感觉温热不烫手)为宜,不要用脚试水温。洗后用柔软、吸水的浅色毛巾擦干,便于发现脓液等分泌物,尤其要擦干趾缝。

  糖尿病患者要谨慎修剪趾甲,注意趾甲剪后直平为佳,不要剪得太深或剪伤两侧甲沟,不要用尖锐物掏挖趾缝,如有厚趾甲或鸡眼,需找专业医生处理,切勿自行用腐蚀性药水或刀片修剪。

  保护好双足,还需要一双“温柔的保护罩”。购买鞋子尽量选择在下午,因为下午脚部略有肿胀,此时试穿的鞋子大小最合适;注意选择圆头、厚底、软硬适中的鞋子,给脚趾足够的空间;穿鞋前养成每次伸手进去检查的习惯,确保鞋内无沙石、钉子等异物;新鞋穿1小时至2小时就要脱下检查双脚,无不适再逐渐延长穿着时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不要赤脚行走,无论是在家中、沙滩还是草地;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这是导致烫伤的主要原因;不要吸烟,吸烟会急剧加重血管收缩,是糖尿病足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

  “所有预防措施的基础,是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是延缓甚至防止神经和血管病变的根源,患者要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定期监测: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了解长期血糖控制情况。”胡维表示,如果患者出现伤口,要第一时间用生理盐水清洗,无菌纱布覆盖,随后到医院的内分泌科、糖尿病足专科或血管外科寻求专业帮助,切勿自行用药或相信偏方。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