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是怎么和祈福祝寿联系上的

评论 · 0 浏览

作为交换劳动价值的货币,自一出世,就成为了一面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特定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对中国钱币历史感兴趣的人,有一个地方不可错过,那就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国钱币博物馆。2024年,该馆

  作为交换劳动价值的货币,自一出世,就成为了一面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特定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对中国钱币历史感兴趣的人,有一个地方不可错过,那就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国钱币博物馆。2024年,该馆的文创产品五铢献寿图以其设计巧妙和寓意美好,广受消费者欢迎。该产品以五铢钱为设计源,将真品五铢钱固定成“寿”字图样,与底图中九十九种不同书体“寿”字,组成中国传统的“百寿图”,以期祈福祝寿。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至唐初废止,流通达734年,贯穿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最久的形态,史称“长寿钱”。作为寿文华与钱币结合的一个创意组合,五铢献寿图延续了历史上钱币的祈福贺寿符号内涵。

  除了用于交易的货币之外,古代还有很多种具有钱币形态,但无流通功能,主要用于祈福、辟邪或赏玩的非流通钱币,称为“厌胜钱”,亦称为“压胜钱”“民俗钱”“花钱”等。厌胜就是方士们用咒语和象征性的物体帮助那些有求于他们的人来诅咒仇人、祈祷鬼神。厌胜钱则是人们根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的物品,供人佩戴赏玩,厌服邪魅,祈求吉祥。

  我国历朝历代都曾铸造过众多带有“寿”字的钱币,旨在祈福求祥,期盼长寿无疆。那枚被誉为“万寿无疆”背“大雅”的大型祝寿宫钱,便充分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该钱币直径63.8mm,黄铜精铸,上刻“万寿无疆”与“大雅”字样,字体刚毅有力,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堪称钱币中的珍品。

  古代民俗钱币上,常常铸有诸如“松鹤延年”“龟鹤齐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文字,寓意着人们对长寿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这些钱币不仅取其吉祥顺利之口彩,更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追求。历代官府钱局更是精心铸造了一些吉语钱币,呈进宫廷以祝贺皇帝皇后的生辰,这类钱币被称为“万寿钱”。这些钱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材质多为金银,更显尊贵。例如,辽代的“千秋万岁”大铜钱、南宋的“福宁万寿”金钱,以及清代的“天子万年”铜钱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直接的文字书写,人们还巧妙地运用神话人物、走兽动物、水果植物等图案、纹饰和符号,通过谐音、比拟、双关、象征等手法,进一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对长寿的渴望以及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其中,龟鹤鹿图案便是历代民俗钱币上的常客,象征着长寿与太平。而寿字纹则更是历代钱币上不可或缺的祝颂长寿的纹饰,其形式多样,寓意深远。

  此外,历代钱币上还常以寿桃为传统图案来表达长寿的祝福。在民间传说中,寿桃被视为长生不老的仙果,已然成为祝寿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有些钱币甚至特意铸成寿桃的形状,通过其生动逼真的造型来传达对吉祥长寿的殷殷期盼。不过,对于铸成寿桃形状的钱币,为了便于悬挂,其设计通常为倒置状态,即桃果朝下,桃柄朝上。这一设计鲜明地突出了其祝福长寿吉祥的主题。(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