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管孩子,父母就赢了!别用 “为你好” 当借口困住孩子

评论 · 9 浏览

很多家长觉得,多操心、多管教,就是爱孩子。其实,父母 “不做什么”,反而才是真正的爱,要看你能克制住多少想 “管” 孩子的冲动。 不少控制欲强的父母,总在小事上 “折腾” 孩子:孩子不爱吃韭菜,非逼孩

  很多家长觉得,多操心、多管教,就是爱孩子。其实,父母 “不做什么”,反而才是真正的爱,要看你能克制住多少想 “管” 孩子的冲动。

  不少控制欲强的父母,总在小事上 “折腾” 孩子:孩子不爱吃韭菜,非逼孩子多吃几口;孩子吃一碗饭就饱了,再硬塞一碗;孩子学习累了想歇会儿,催着孩子继续做题。

  这些看起来是 “为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在给孩子增添负能量。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总是被迫听父母的,不能按自己的感觉做事,就会憋着一股劲,这股劲就是 “负能量”。

  如果父母控制欲特别强,从吃饭、穿衣到学习、交朋友都要管,那孩子的生活就处处是负能量,日子久了,整个人都会变得没精神。

  不是说父母不管孩子,养育孩子本来就有责任,该管的要管,但关键是养育风格。

  如果家里凡事由父母说了算,靠控制欲约束孩子,孩子在 “压抑的环境” 中长大,心里的 “活力” 会慢慢被磨掉;如果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允许和鼓励,少点控制,孩子就能带着 “活力” 长大,整个人会更开朗、更有底气。

  这两种成长环境的差别大:

  在被允许、被鼓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能不断积累 “正能量”,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敢去争取;

  而在控制欲强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心里堆了太多 “负能量”,自我变得特别弱,对自己、对世界都没信心,因为他从小到大的经验都是 “我的想法没用,说了不算”,慢慢就不敢再有自己的愿望了。

  别总想着干预孩子。很多时候,你觉得 “必须管” 的事,其实没必要。比如孩子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这些小事让他自己决定,不会出问题,反而能帮他学会为自己负责。

  当父母能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少管孩子,不仅家庭会更和睦,孩子也能真正的 “赢”,赢在有机会按自己的想法探索世界,赢在能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创造力。

  给孩子足够大的空间,让他顺着自己的心意去尝试、去成长,他才会慢慢相信自己的感觉,一步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别再用 “为你好” 当借口管着孩子了,少点控制,多点信任,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更优秀,家庭也会更温暖。

  校对 庄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