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密码。高端餐饮甩开膀子扎进烟火堆,摊位上的人气、蒸锅里的热气,反倒成了最鲜活的品牌宣言。夜幕降临,太原街头,山西国贸大饭店、山西大饭店、兰博泰尔酒店、西山大厦等一些星级酒店的外摆摊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烧烤、炸鱼、卤菜等餐食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前来消费。这些传统印象中“高大上”的星级酒店,如今以“好吃不贵”的平民化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干炸小黄鱼15元一条,红烧狮子头3元一个,卤鸭头9元一个,椒麻捞猪肝15元一份……酒店的外摆价格“与烧烤店相差不大”,和菜市场的熟食摊几乎持平。这一决策打破了星级酒店在消费者心中“价格高昂”的传统印象,普通消费者随便买两个“星级酒店”的菜回家直接开启晚餐。 这些星级酒店的摊位不大,却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这一现象看似酒店经营策略的微调整,实则折射出当前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与服务行业的转型趋势。 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理性化,高端餐饮市场经历深度调整,酒店经营者将部分服务“下沉”至社区居民,既是对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开辟增量市场的创新尝试,这种转变也体现了酒店业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把握。 附近居民成为五星级酒店外摆摊位的消费主力,生动诠释了“社区经济”旺盛的生命力。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人们对“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日益凸显。星级酒店主动将服务半径从住店客人扩展至周边社区,实质上是将自身纳入社区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选择。这种模式的成功依赖于精准的供需匹配。居民评价“好吃不贵”四个字,恰恰击中了社区商业的核心竞争力——性价比与便利性的平衡。相比街边摊贩,酒店餐饮在卫生条件、食材品质方面更具优势;相较于专业餐厅,其边际成本更低,能够实现价格亲民。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星级酒店提供的并非传统大排档式服务,而是保持了星级酒店的标准,反映出夜间消费提档升级。《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68%的消费者愿意为更高品质的夜间餐饮多支付10%—20%的费用。星级酒店涉足其中,实际上为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服务标准。 太原街头星级酒店的外摆摊位,可视为“酒店+”模式的成功实践——通过餐饮服务的社会化,盘活闲置空间和人力资源。这种创新具有多重效益:既增加了现金流,也提升了酒店在本地市场的品牌亲和力;既消化了厨房的剩余产能,也为潜在客户提供了体验酒店服务的机会。 星级酒店外摆的案例,给予服务业诸多启示。在消费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商业机构需要打破“高端即隔离”的思维定式,通过精准的产品设计连接不同消费场景。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应当鼓励更多商业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元互补的供给格局。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破圈”现象出现:写字楼开放员工餐厅对外营业、健身房推出社区健康餐、剧院开设平价咖啡厅……当服务提供者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打破行业边界时,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城市的商业生态与居民生活质量。
芦燕娟
山西日报
【来源: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