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爸爸考研上岸,只为给女儿做榜样?

Commenti · 19 Visualizzazioni

46岁的田先生站在济南某大学新生入学典礼的讲台上,往下一看,全是年轻的面孔。同学们还以为他是来送孩子的家长,谁知道他一开口,讲了自己的考研故事,台下掌声炸了,网上也火了。这位“学霸爸爸”不是为了文

  46岁的田先生站在济南某大学新生入学典礼的讲台上,往下一看,全是年轻的面孔。同学们还以为他是来送孩子的家长,谁知道他一开口,讲了自己的考研故事,台下掌声炸了,网上也火了。这位“学霸爸爸”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给女儿做榜样,感动了无数人。

  

  田先生是齐鲁工业大学的新生硕士,46岁了,女儿刚考上山东一所大学。他站上台,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人愣住:“我考研,是为了我女儿。”这话简单,却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激起了一片涟漪。

  为什么要考研?田先生跟记者聊了聊。他已经工作多年,文凭对他来说没啥用,找工作也不需要。可几年前,女儿中考成绩出来,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自己当爹的没尽到责任。工作忙,回家就想歇着,女儿的学习他基本没管过。他觉得自己得做点啥,不能光嘴上说教。

  女儿上高一那年,田先生下定决心,跟女儿一起学。他给自己定了个大目标:考研究生。他的底子不算好,第一学历是中专,后来靠成人高考拿了个大专文凭。考研的四门课,他全是零基础,记忆力也比不上年轻人。可他不认输,报了培训班,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复习,连家里的电视机顶盒都拆了,手机也换成老年机,断了娱乐的念想。

  备考的日子不好过。第一年,田先生考砸了,差了70多分。第二年,他咬牙再来,还是差了17分。高等数学对他来说像天书,工作也忙得抽不开身,他差点就放弃了。女儿看在眼里,给他打气:“爸,你行的!”这话成了他的动力。2024年,他拼了整整一年,终于考上了,分数线超了20分。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田先生激动得不行。女儿在通知书旁边留了句话:“爸爸你太伟大了!”那时候,女儿正准备高考,田先生看着这句话,眼泪都出来了。他觉得自己这几年没白折腾,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还给女儿做了个榜样。

  田先生的故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说:“46岁还能考上研究生,太牛了!”也有人感慨:“这爸爸真用心,为了孩子这么拼。”还有人觉得,田先生这事提醒了大家,学习不分年纪,只要想干,啥时候开始都不晚。

  站在新生典礼的台上,田先生对着一群大学生喊话:“大学时光别浪费,追自己的梦,什么时候都不晚!”他这话说得实在,台下的学生听得眼睛亮亮的。他还跟记者说,现在自己上课可认真了,下午还有课,笑呵呵地跟记者聊着,像个普通学生。

  

  田先生的故事让人听着心里热乎乎的。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女儿看到:努力就有回报。他用行动告诉女儿,学习不是件轻松的事,但只要肯下功夫,没啥是不可能的。这事儿就像家里的那盏灯,点亮了女儿的路,也照亮了他自己。

  这几年,田先生的努力不是没代价。白天上班,晚上复习,时间挤得一点不剩。家里没了电视,手机也换成老年机,生活简单得像苦行僧。可他觉得值,因为女儿看在眼里,学在心里。高考前,女儿成绩突飞猛进,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田先生的故事还让人想到,教育这事儿,不光是学校的事,家长的作用也大。田先生没光说“你要好好学”,他自己先干起来了。这种“以身作则”比啥说教都管用。网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说:“这才是真教育,父母得先做榜样。”

  数据也说明了问题。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超过470万,比十年前翻了一倍多。像田先生这样的大龄考生虽然不多,但也在增加。他们有的为了职业发展,有的为了圆梦,还有的像田先生,为了孩子。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30岁以上的考研考生占比接近10%,比五年前高了3个百分点。

  田先生的坚持还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他46岁了,还能跟年轻人一起坐在教室里,啃高数,写论文,这份劲头不是谁都有的。他跟记者说,学习让他觉得自己还年轻,脑子转得快了,生活也有了新目标。

  这事儿也让人有点好奇:一个46岁的人,咋就能顶住压力,考上研究生?田先生说,秘诀就是“咬牙坚持”。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一点睡,工作再忙也不放松。女儿的鼓励也像一针强心剂,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田先生的故事还没完。他现在是研究生,课业不轻松,但他乐在其中。他还说,女儿上了大学后,学习劲头更足了,父女俩还经常讨论学习的事儿。这画面想想就温馨,像一家人围着饭桌聊天,分享彼此的进步。

  

  这故事让人感慨,学习这事儿,真不分年纪。田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只要有心,啥时候开始都不晚。他的故事像一阵风,吹进了很多人的心里,让人忍不住想:我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