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立判!同样是预制,人家蔬菜只敢放3天,西贝该学学老乡鸡

Commenti · 73 Visualizzazioni

最近,西贝因为预制菜的事儿被推上风口浪尖,道歉信写得情真意切,却还是难平众怒。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时,另一家中餐巨头老乡鸡却悄悄“躺赢”了—— 不是因为没做预制菜,而是因为人家把预制菜玩出了新花

  最近,西贝因为预制菜的事儿被推上风口浪尖,道歉信写得情真意切,却还是难平众怒。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时,另一家中餐巨头老乡鸡却悄悄“躺赢”了——

  不是因为没做预制菜,而是因为人家把预制菜玩出了新花样,光是一个蔬菜保质期就敢只设3天,直接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

   西贝的“道歉公关”,老乡鸡的“透明哲学”

  先说说西贝这事儿。

  起因是有顾客发现,西贝菜单上标榜的“现点现做”菜品,其实是预制菜加热而成。

  消息一出,网友炸了锅,纷纷吐槽“花了现做的钱,吃了预制的菜”。

  西贝紧急发了道歉信,解释说“部分菜品使用预制菜是为了保证口味统一”,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丝“我没错,只是没说清楚”的委屈。

  这边西贝还在为“知情权”道歉,那边老乡鸡早就把“透明”二字刻进了DNA里。

  去年4月,老乡鸡就干了件大事——发布了一份20万字的菜品溯源报告,把所有菜品的制作方法、食材来源、加工流程甚至供应商联系方式都公之于众。

  更绝的是,他们还搞了个“三色标签”:绿色是餐厅现做,黄色是半预制,红色是复热预制,每道菜旁边都标得清清楚楚,让你一眼就知道自己吃的是啥。

  有网友调侃:“西贝还在想怎么解释,老乡鸡已经把家底都亮出来了,这格局一下就拉开了。”

   3天保质期背后,是对“新鲜”的偏执

  如果说“三色标签”是老乡鸡给消费者的“定心丸”,那3天的蔬菜保质期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紧箍咒”。

  在老乡鸡的门店后厨,你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存货。所有净菜,比如切好的香芹段、白菜丝,包装上都印着“保质期3天”的字样。

  每天晚上打烊后,员工都会挨个检查食材,临期的贴上“优先使用”标签,过期的直接扔掉,绝不允许第二天再上桌。

  对比一下某些餐厅把蔬菜放蔫了还在卖的操作,老乡鸡这波简直是业界清流。

  有厨师长透露:“我们每天晚上都会通过系统向中央厨房报货,第二天一早新鲜食材就送到了,根本不用囤货。

  有时候今天进的菜,明天就卖光了,哪敢放那么久?”

  更让人意外的是,老乡鸡连炖汤的肥西老母鸡都只敢冷藏保存6天,冷冻鸡肉虽然保质期有90天,但基本都是当月生产的,绝不会等到快过期才用。

  这种对新鲜度的偏执,直接戳中了消费者最关心的痛点。

   中央厨房不“藏猫腻”,物流快得像外卖

  老乡鸡能做到这么短的库存周期,全靠背后强大的供应链支撑。

  他们在合肥、上海等地建了三家中央厨房,光是小庙工厂就足以满足全国万家门店的需求。

  在中央厨房的生产车间里,你看不到“黑作坊”式的混乱。卤鸡腿在大锅里卤到半熟,送到门店后还要再加工;卤肉饭虽然是预制的,但配料表只有猪肉、香菇、淀粉和水,没有任何添加剂。

  包装好的食材会立刻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然后装上冷链车,以最快速度送到门店。

  从中央厨房到门店,整个流程快得惊人。以合肥为中心,最远的皖南地区5小时就能送达,市内门店更是2-3小时就能补货。

  有物流负责人开玩笑说:“我们的配送速度,比你点外卖还快,就是为了让食材在最新鲜的时候端上桌。”

   消费者要的不是“零预制”,而是“不隐瞒”

  其实,消费者反感的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就像中国营养学会会员王思露说的:“大家怕的不是‘预制’,而是‘不干净’和‘不透明’。”

  如果商家大大方方告诉你“这是预制菜”,并且用过硬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说话,大多数人是能接受的。

  老乡鸡的成功,恰恰在于他们看透了这一点。他们没有把预制菜当成“秘密”,而是当成一种需要规范的“工艺”。

  通过严格的食材管理、透明的信息披露,他们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尊重。反观有些品牌,一边偷偷用预制菜,一边还卖着高价,被骂自然是难免的。

  西贝这次的道歉,与其说是“知错就改”,不如说是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在预制菜的时代,“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关。

  老乡鸡用3天的蔬菜保质期证明,只要你对品质足够较真,对消费者足够坦诚,就不怕没市场。

  最后想问一句:西贝们,都看明白了吗?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