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儿女选择亲家时,你最看重的条件是什么呢?有人说,那一定要门当户对,老祖宗留下的原则肯定有他的道理;有人说,只要孩子品行端正,有上进心,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也有人说,爱不爱的不重要,感情可以培养,但有钱是必须的,否则结婚后有吃不完的苦头。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自由恋爱,大多数家长都不会插手儿女的感情。然而,由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婚姻模式,结婚并不仅仅是两个孩子的事情,更牵连了两个家庭。因此,当儿女结婚时,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把好关,留意对方家庭的4个细节,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一、父母关系是否融洽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觅得良人,获得一段幸福的婚姻。那么,怎么看儿女选择的是不是一个对的人,又能不能在婚后过得幸福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对方父母的相处是否融洽。遇到事情是相互体谅,还是相互指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儿童时期,父母的相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婚恋的认知。
成年之后,儿女也会不自觉地复刻幼年时期从父母身上习得的亲密关系处理方式。比如,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冷战,那么儿女很大概率会把这套方式复制在自己亲密关系里。如果父母不负责任,反而让儿女承担起“大人”的角色,那么儿女则会有过度付出的倾向,甚至于忽视自己的需求。
在电视剧《国色芳华》中,蒋长扬便因为父母关系不和,对婚姻失去了期待。这告诉父母们,在儿女结婚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父母关系是否融洽,这直接关乎孩子婚后生活是否幸福。
二、家风是否端正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到最后全凭良心。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夫妻会受到经济、健康、感情等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考验。这时候,能支撑一段感情稳定向前发展的只有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情的产生是苯基乙胺等激素的影响,这种激素会让两人互相吸引、一起沉沦。然而,等到恋爱激素水平下降时,就全凭对方的人格,而人格则是由整个家庭教育决定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风”。
家风不正的家庭,很容易培养出“自恋型人格障碍(NPD)”。NPD人格指的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又极度缺乏同理心的一种缺陷型人格。在亲密关系初期,这类人格会带上体贴温柔的面具,时间一长就会暴露本性,通过打压、贬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当父母为儿女选择亲家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家风正不正。
三、行为是否有教养
著名导演李安曾说:“在任何关系中,尤其是婚姻关系,尊重比爱重要。”
当夫妻俩不懂得尊重对方时,这种关系是很难经营好的。在长久的婚姻关系中,总会有懒散、敷衍的片刻,这时候,能让双方都感受到舒适的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不是能够改变的,只能在最开始的时候筛选。
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看对方及家庭对待服务员的态度,来观察对方有没有教养。当面对服务员时,如果他们总是斤斤计较、口出恶言,那么在婚后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一点小事就吵架。和这样的家庭结成亲家,婚后的生活大概率是一地鸡毛。
四、父母是否有边界感在我们的传统中,婚后虽然夫妻俩会买房创造一个小家,但还是免不了和公婆联系。这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对方父母有没有边界感,会不会对夫妻俩的生活指手画脚。心理学中,边界感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涉及到个体对于自身情感、言行的责任。当个体的边界感被侵犯时,就会感受到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能否建立合适边界感是一段关系能否健康的关键。
在电视剧《好团圆》中,儿媳妇向中不愿意生孩子,夫妻俩还没有商量好,婆婆却先一步插手,指责儿媳妇没有尽到结婚的责任。夫妻结婚之后,小家庭的事的决定权永远在夫妻俩手中,公婆一旦插手就会越来越乱。因此,在选择亲家时,一定要选择有边界感的家庭。总而言之,在选择亲家时,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家庭的父母关系、家风、教养和边界感,这才是真正的为儿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