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魔法原子吴长征:在做中学,多机协同是突破关键

التعليقات · 12 الآراء

在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魔法原子公司总裁吴长征近期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是一场深刻的流程变革,不容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 全球市场上

  在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正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魔法原子公司总裁吴长征近期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是一场深刻的流程变革,不容等待所谓的“最佳时机”。

  全球市场上,中国机器人企业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技术创新、场景适应性以及政策扶持,正迅速崭露头角。据IDC预测,至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出货量将达到5000台,并有望在2030年激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

  吴长征强调,魔法原子的核心理念是“实践中学习”,即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不断迭代算法、优化模型、提升机器人性能。作为国内首批将人形机器人部署至工业生产线的企业之一,魔法原子今年3月启动了“共创计划”,旨在携手1000家企业,共同打造1000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实现从试点验证到规模应用的跨越。

  

  目前,魔法原子的MagicBot系列机器人已在多个工厂展示了其多样化的作业能力,涵盖产品检测、物料搬运、扫码入库等环节,并积极探索多机协同作业模式。吴长征预计,未来三年内,机器人的能力将迎来十倍增长,五年内更将达到百倍提升,届时人形机器人将广泛渗透至各行各业。

  针对人形机器人当前多聚焦于单机能力的现状,吴长征表示,工业场景的核心在于系统性。要提高工厂效率,人形机器人不仅需要具备单机运动能力,更需实现多机协同的系统性作业。他举例说,多台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下可以协同完成生产线操作,优化动作路径和任务分配,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形成群体运动,如机器狗编队巡检或表演。

  对于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吴长征认为,形态并非关键,核心在于“具身智能”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机械臂、四足机器人还是其他形态,只要能提升效率、减轻人力负担,就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他透露,魔法原子近期发布了轮式四足机器人,定位于服务娱乐与物流“最后一公里”,并将于8月推出面向高风险场景的工业大狗。

  在落地过程中,吴长征指出,全链路的整合能力是机器人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这包括确保机器人交付后能稳定运行,背后涉及供应链的可靠性和交付服务体系的闭环。为此,魔法原子正在自研“原子万象”大模型,旨在实现软硬件一体化协同,将感知、理解、决策、执行等能力链条打通,使机器人从“能理解”转变为“能行动”。

  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以其高适应度和灵活性,在3C、家电等频繁切换产线的工厂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吴长征表示,人形机器人尤其适合搬运、精细操作、空间移动等高频任务,在重复性高、工作条件艰苦的岗位上,如长时间搬运、有毒气体环境、夜间作业等,人形机器人的介入具有显著价值。

  在训练数据获取方面,吴长征透露,魔法原子更倾向于在真实世界中采集数据,并通过合作伙伴构建数据素材工厂。他认为,未来行业内可能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共同推动高质量数据池的建设。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吴长征对C端家庭市场持谨慎态度。他指出,家庭场景差异巨大,难以实现标准化。不过,他预计养老和康复类等“准工业化”家庭场景,如协助老人移动等,将是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方向。中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有望走进千家万户,承担起家庭保姆、管家甚至人类伙伴的角色。

التعليقات